文/陳清枝
有空經過修車廠,一定會進去坐坐,喝杯茶,和老闆夫妻話家常。雖然已經沒有車子需要維修和保養,但幾十年的交情,已不是顧客和老闆的關係了。每次去,老闆都會分享最近農作的成果給我,讓我驚喜連連。
昨天老闆送我一顆剛收成十幾斤重的大西瓜,也教我種植的祕訣。他雖然每天忙於修車,但仍會利用工作之餘,做他最愛的農作。看著用心照顧的蔬果長大、收穫,心中的成就感,和贈送別人時,對方的喜悅和感激,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能分享自己的成果,實踐人間佛教的四給:給人歡喜的精神,他是一個富有的人。昨天他分享他的一個客戶,有三億多的存款,因擔心財產被人拿走,疑神疑鬼、無法安心入眠,最近得憂鬱症自殺身亡。人的富有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而是心態。感恩、知足,懂得分享才是關鍵,不然擁有再多財富,依然無法快樂、自在生活。
我有個同學,退休後每個月有五、六萬退休俸,依然覺得自己是貧窮、不快樂的。我的生活靠政府補助,每個月領八千多元,扣掉房租、水電,剩下每天三餐需控制在一百元內。自己種蔬果、養雞,自己做包子、饅頭,節省開銷。靠著朋友的贊助,到各地做公益講座,推廣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常告訴自己,雖然已是七十歲的老翁,還是癌症患者,無車、無房、無豐厚收入,但仍然要做一個精神富有的人,分享自己的所學和經驗,給需要的團體、單位,今年已前往馬來西亞、大陸各地數趟,舉辦多場公益講座、師培、教學,快樂地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