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 《紅豬》 一則深刻的自由寓言

文/朱珩瑄  |2025.09.27
156觀看次
字級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文/朱珩瑄

《紅豬》是一九九二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宮﨑駿執導,改編自一九八九年推出的漫畫《飛行艇時代》。影片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製片人為鈴木敏夫,音樂則由久石讓創作。作品上映後在日本票房表現亮眼,並於一九九三年接連榮獲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影片獎,以及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動畫電影獎,成為當時動畫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佳作。

科技淪為戰爭工具

在《紅豬》之前,宮﨑駿已憑藉《風之谷》、《天空之城》等作品奠定名聲,之後更陸續推出《魔法公主》、《神隱少女》等,屢次獲得各大影展與獎項的肯定。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戰爭與人性的批判,成為動畫史上不可忽視的創作者,《紅豬》是他創作生涯中承先啟後的重要篇章之一。

《紅豬》的故事發生在一次大戰落幕後的義大利與亞得里亞海沿岸。主角波魯克羅素曾是王牌飛行員,卻因戰爭的殘酷與幻滅選擇化身為「豬」,拒絕再成為軍國主義的工具。離開軍隊後,他駕駛紅色飛行艇成為賞金獵人,在碧海藍天間與空賊周旋,過著自由卻孤獨的生活。旅途中,他與經營酒店的舊友吉娜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情感,也與美國飛行員唐納德卡地士展開對抗。

隨著劇情的推移,波魯克的內心逐漸展示於觀眾眼前:選擇不向政權低頭,是因為真正值得守護的並非榮耀,而是內心的自由。

在劇中,反戰意識可說是貫穿整片的主題,然而,影片並非透過宏大的戰場鋪陳,而是藉由象徵與心理層面的描寫展開。主角波魯克羅素選擇以「豬」的姿態生活,這既是自我放逐,也是對軍國主義與國家英雄敘事的否定。影片裡,飛機與空戰被刻畫得既浪漫又殘酷,它們既承載飛行的自由夢想,也揭露了科技淪為戰爭工具的悲劇。

不同面貌表達反戰

宮﨑駿的反戰思惟,深受二戰背景影響。他於一九四一年出生於戰火之中,童年經歷空襲,父親的工廠更曾生產軍用飛機零件,這讓他自小便體會到技術的雙重性:既有夢想的浪漫,也有被戰爭利用的殘酷。雖然他並不總是直接描繪戰爭,但這段歷史的陰影始終滲入他的創作,使得「軍國主義與個人良知的矛盾」成為他作品的核心母題。

從《風之谷》的末世寓言,到《天空之城》裡對武力與野心的警惕;從《魔法公主》探討工業化與自然的衝突,到《霍爾的移動城堡》揭示戰爭對人民的摧殘,再到《風起了》正視夢想與道德的矛盾,宮﨑駿一再以不同面貌表達反戰立場。

《紅豬》不僅是一部浪漫的奇幻童話電影,更是一則深刻的寓言,提醒我們思考該如何面對戰爭與和平。自二戰結束至今,數十年光陰悄然流逝,但戰爭的陰影與衝突依舊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無聲地告訴人們:「維持和平」從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守護的信念。

藉由波魯克的身影,也讓我們明白反戰不只是遙遠的口號,而是一種日常的抉擇:選擇不被民族主義煽動,選擇不向權力低頭,選擇在動盪與孤獨中依然守住自由與良知。正如波魯克在劇中所展現的決心——寧可當一隻豬活著,也不願當法西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