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整合社會是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職責

 |2025.09.21
909觀看次
字級

美國保守派大將柯克遭遇暗殺,由於他生前的言論偏於一端,必然激化保守派和自由派中間的激越情緒與互鬥。固然多數人為他哀悼,但也出現一些激越言論,一種是欣慶他遭殺害,一種是揚言為他報復「左派」人士。這兩種言論都必將進一步撕裂兩種立場者之間的關係。

川普總統的哀悼言論中聲言「我的政府將追查所有促成這起暴行和其他政治暴力的人」被認為報復性多於彌合性。副總統范斯則譴責慶祝者,認為應該被追究責任,「把他們叫出來,甚至打電話給他們的雇主」。副國務卿藍道表示,將對在美國外籍人士發表「讚美、合理化或輕視」柯克之死的人採取行動。近日有人確實因在社交媒體上就柯克之死發表被視為是不當的言論,而遭到停職或解僱,批評者則認為這些解僱行動威脅言論自由和員工權益。

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關係已到水火不容程度,兩方的鼓動者言詞凶暴,大有欲置對方於死地的意欲,呈現相當程度的「部落主義」遺跡。

政治認同兩極化,個體的價值被綁定於所屬群體,例如政黨、宗教或族群。凡有明確立場的人都被劃入「我方」或「敵方」,部落內的成員被視為「正義」、「可靠」;外部群體則被認定為「威脅」、「敵人」。這種二元對立化的邏輯使社會失去灰色地帶。


部落主義的核心精神是「內群體優先」,群體成員之間共享資源,彼此庇護,對外則抱持高度的防衛甚至敵意。這種模式在原始社會是生存所必需,但在現代社會,卻往往轉化為一種不健康的政治現象。由於部落主義政治將身分認同絕對化,鼓動非理性的忠誠,因此當部落領袖或群體作出明顯的激越或錯誤的決策時,成員仍選擇盲目服從,將維護團結置於理性判斷之上。

這些特質如滲透到現代政治,就會使公共空間失去理性,政策往往淪為敵我對抗,社會難以形成共識,國家更無法整合。許多政客為了擷取或者瓜分選票而發表激昂言論,政黨之間更是將我群與他群極端對立,我方為正義,對方為邪惡,由此而不斷擴大政治與社會裂痕。美國愈來愈變成這種對立性社會,部落主義的弊病愈來愈嚴重,尤其在川普當政之後;台灣也呈現部落主義的症狀,尤以藍綠對立為然,「大罷免」將其推向高峰。兩個社會不同部落之間已失去對話的空間,社會公共領域退化為互相攻訐的戰場。

最該為此負責的無疑是政治領袖,他們基於狹隘政治目的而操弄民意,在選舉致勝者為王的邏輯下,由於動員部落情緒往往比理性政策更能迅速累積支持,因此政黨領袖們不惜透過「我們vs.他們」的敵對性敘事,鞏固支持者,貶抑反對者,而撕裂了整個社會。因此,現代部落主義已不僅是社會現象,而是直接影響民主制度運作的一大威脅。

民主社會鼓勵多元價值並立,社會若能習慣與不同群體共存,就能削弱部落政治的對抗性。這正是政治領袖的責任。政治領袖必須避免以部落動員作為主要治理手段,而應以「整合社會」為最高目標,否則就會加速社會分裂;唯有承擔「全民總統」和「全民政府」的重責大任,才能真正化解部落之間的對立,有效促進社會整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