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胤霆
多年前,開始向學生宣導少喝含糖飲料,身為老師的我們以身作則,也很少購買冷飲。但今年夏季實在太熱了!不喝點清涼的降溫,日子好難捱。於是,「好熱!好熱!今天打算喝什麼?」是這個夏天最親切的問候,也是支撐我們安度夏日的動力。
一日午休,我們人手一杯冷飲大口大口吸得歡快,不知是誰忽然讚歎道:「炙熱下有冰涼飲品可喝,真是樂勝袁術!」我猛地憶起袁術讓一杯蜜水給嘔死的故事。
《三國志‧魏書》記載:「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櫺牀上,歎息良久,乃大咤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牀下,嘔血斗餘,遂死。」
描繪東漢末袁術稱帝,卻被呂布、曹操等人追擊敗逃。筋疲臥病的袁術,在盛夏想討杯鍾愛的蜜水解渴,但軍中絕糧已久,又怎會有蜜可食。袁術聽了答覆,感慨自身竟潦倒到連杯蜜水都喝不了,嘔得趴在床上吐血身亡。
曾經不可一世的袁術,大概怎麼也料想不到,自己竟會因一杯蜂蜜水羞憤而死。
中國人在商周時期,便會藏冰和用冰,且對冷飲有高度興趣,至漢朝已經出現蜂蜜水這類比較高級的飲料。到了隋唐,社會環境與飲食習慣改變,飲料的種類也愈來愈多,甚至製作出多功能飲品──「飲子」。飲子以草藥或水果熬製而成,除了可以解渴,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廣受歡迎。
杜甫〈寄韋有夏郎中〉寫出喝了飲子後的情況:「省郎憂病士,書信有柴胡。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說明自己病中喝下飲子,排汗不止。可知這類飲品,確實具一定的療效。
王仁裕《玉堂閒話》描述:「長安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閒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常於寬宅中,置大鍋鑊,日夜銼斫煎煮,給之不暇,人無遠近,皆來取之。」指長安城西市一家店所售飲子能治癒千疾,名聲遠播,即便售價不凡,依舊生意興隆。
爾後,人們喜愛的飲品,漸漸由功能飲轉為酸甜可口的果汁類冷飲。《事林廣記》、《武林舊事》等書記錄,宋代飲料繁多,店家出售冰鎮酸梅湯、鹿梨漿、木瓜汁、滷梅水、荔枝膏水等各色「涼水」,品項多達數十種,營業時間往往到深夜。
慢慢地,因東西方商業交流,各項新式飲品也陸續出現。
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介紹一款名為「荷蘭水」的飲料:「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其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吾國初稱西洋貨品多曰荷蘭,故沿稱荷蘭水,實非荷蘭人所創,亦非產於荷蘭也。今國人能自製之,且有設肆專售以供過客之取飲者,入夏而有,初秋猶然。」
從碳酸氣、枸櫞酸(檸檬酸)等成分來看,當時國人能自製販售的所謂荷蘭水或檸檬水,不正是現在的碳酸汽水嘛!
仔細想想活躍於中國歷史上的各式飲品,再瞄一眼握在我們手中品項各異的保健飲料、水果茶、涼茶、汽水等,忽覺:咦,這些「花樣」,古人是不是早都試過、嘗過了啊?古代的飲料與現今相較,根本毫不遜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