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福松
阿牛讀書不行,尤其數學,每次考試不是抱蛋就是個位數。上了五年級,不曉得是腦筋開竅了,還是運氣好,數學竟然考了二十分。放學後,他邊跑邊揮舞著試卷,興奮地喊著:「我數學考二十分了。」路人看了都覺得好笑。
阿牛媽媽聽說他數學考了二十分,高興地說:「好棒喔!晚上吃大餐慶祝。」阿牛爸爸更誇張,拿著阿牛的數學考卷,繞著村子邊跑邊喊:「我兒子數學考二十分耶!」在柑仔店喝茶的小明爸爸看了,不以為然地說:「才考二十分就高興得像什麼,我家小明每次都考一百分,我都沒張揚,他還是班長呢!」一副不屑表情。
小明爸爸回到家看到小明,劈頭就問:「數學考多少分?」小明回:「九十八分。」小明爸爸 生氣問:「怎麼不是一百分?」小明說:「不小心寫錯一題。」然後委屈地說:「為什麼阿牛考二十分,就可吃大餐,我考九十八分還挨罵?」
阿牛爸媽沒修過「教育理論」,不曉得什麼是「正增強」、「負增強」,但他們對阿牛「小小的進步」卻高興無比,而小明考全班最高分卻挨巴掌,挫折感一定很重,連帶「患得患失」的心理壓力也會更強烈。
「正增強」、「負增強」的作用,就是阿牛數學雖然只考二十分,但顯然已超越過去紀錄,所以他很興奮,爸媽也高興,阿牛受到大人的肯定獎勵,相信對自己會更有信心也會更努力。而阿明考九十八分還挨罵,羞辱感加挫折感,勢必打擊他的信心。
有一位媽媽,每當別人稱讚她的孩子很乖、很有禮貌時,她總回說:「乖有什麼用?書都念不好。」幾次下來,孩子抗議說:「媽媽,您都說乖沒有用?是不是我變壞就有用?」
當大人一再貶損自己孩子,或在孩子努力過後,卻沒獲得肯定時,孩子的內心其實是很受傷的。
考試是學習成效的檢視沒錯,家長關心孩子的成績也很正常,但如果「錙銖必較」就不正常了。小孩肯努力、肯用心學習,常保學習熱忱才最重要。
家長必須理解,成績只是孩子「多元發展」中的一項,良好品德才真正終身受用。當孩子付出努力,有好表現時,如給予鼓勵,自會強化孩子的「正向態度」;反之,羞辱、斥責、貶抑,只會讓孩子退縮甚至自暴自棄。聰明的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是天生笨,有時是被罵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