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最年輕狀元 莫宣卿

文/余遠炫 |2025.09.01
119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歷代的科舉考試,有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科已經算是老人家了,五十歲才考上進士科還算是年紀輕;也就是說,進士科的考試比起明經科要難上許多。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傑,就是明經科出身的,他的程度不比進士科差,但大家關愛的眼神總是放在進士科。

唐宣宗在位時除了狀元駙馬,還出了一位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莫宣卿,考上狀元時只有十七歲。他七歲時就已被地方稱頌為神童,十二歲考上秀才,十七歲被欽點為狀元,也是廣東史上第一個狀元郎。

宣宗十分器重這位廣東才子,不但設宴款待、還親自賜下一首詩:「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青雲得路登科甲,黃榜標名負大魁。身著錦衣游帝裡,邦人齊唱狀元來。」

這位少年英才莫宣卿,乃廣東封州(今封開縣)人,唐文宗大和八年(八三四)出生,約在唐懿宗咸通九年(八六八)去世。其父莫讓仁亦博學多才,但還來不及看見孩子出生就已病逝,其母親梁氏考慮家境因素,改嫁給同縣的莫及芝,希望遺腹子能得到好的照顧。

莫及芝是個仁厚的人,鼓勵莫宣卿進學堂讀書。七歲時,莫宣卿與一群孩童在村前沙灘遊戲時,被熊孩子欺負 ,他一氣之下做了一首詩:「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這首詩志向遠大、氣勢磅礴,一時傳頌嶺南,鄉人皆稱他是神童。

自大中十一年(八五七)起,嶺南三年歉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一天,唐宣宗忽然想吃嶺南土產,莫宣卿於是以嶺南盛產的薯茛(植物染料,味苦)混和大薯,給宣宗品嘗這味道苦澀卻是嶺南百姓日常的飲食,藉此勸戒皇上。唐宣宗受到感動,因此免去嶺南三年徵糧。

後來唐懿宗為了成全莫宣卿的孝心,特別將他封為浙江別駕(副刺史),讓他有機會回鄉侍奉母親。然而,莫宣卿卻在這個時候染上重病,過世時年僅三十四歲。幸好,他的三個兒子都很爭氣,讓莫氏家族得以繼續繁衍壯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