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筱汶
文/林筱汶
最近接收了一批來自在地小農的巨峰葡萄,過熟讓皮已有點發皺,但有機耕作的心意卻讓我連皮都捨不得丟棄,於是試做一款適合夏天的點心──用葡萄皮做的紫色粉粿。
取下葡萄皮,加點水慢火煮開。剛入鍋的果皮仍保有傲氣,在火與水用熱度合力說服下,紫便一層一層卸除心防,逐漸釋放出來。只見果皮顏色由深紫轉為靛青,再褪至灰藍與棕褐,身上的色彩猶如轉印貼紙,從固體完整脫離,最後化為一杯漂亮溫潤的紫色液體。
紫色,在歷史裡曾經矜貴,例如「紫氣東來」象徵吉祥;西諺「born in the purple」意指皇室或貴族的後代。今時今日,我竟能熬出一鍋紫液,真像是一場小小的富貴幻夢!
接著把紫液拌入地瓜粉,邊加熱邊攪拌使其半糊化,粉漿成形後入電鍋蒸熟,放涼冷藏就凝固為半透明紫的粉粿,帶著一種溼潤的剔透,按下去輕彈,入口滑潤軟Q。
吃粉粿的方式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單吃」。因為那樣,你才會記得這紫色的來處,不是市場配方能複製的,也不是實驗室調和能模仿的,它來自在地的風土、來自果皮的餘生,所以全程不需加糖也帶一點葡萄皮的微甜──是炎夏裡與土地連線的紫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