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渡嵐山

曾郁雯/文‧攝影  |2008.07.28
1377觀看次
字級

 日本平安時代貴族最愛的冶遊之地,除了宇治之外就是嵐山;嵐山嵯峨野這一大塊洛西地區的四季美景,在京都人眼中充滿幽玄之感,如同西方淨土。入江敦彥在他的《秘密的京都》書中寫道:「……實際上在都巿西側把死後世界創造出來的,只有京都。京都盆地西側的山際,以及到西山之前的街道沿途,都灑了死亡的金粉。」古時候的貴族往西邊去要渡三途之河,這裡有天皇一族的御陵,這種彼岸散步是一種死亡的隱喻。京都人到西邊賞月,漫遊渡月橋,「無形中含有在生前預遊死後優美風景的象徵意味」。

  讀了入江敦彥所謂:「京都人才懂的散步法」之後,才解開我心中許多疑惑,來自旅遊書籍的觀光指南畢竟不敵在地人功力。嵐山嵯峨野真的美得很幽玄,幾年前我第一次到嵐山就差點回不了京都巿區,起初是身上的日幣用罄,卻找不到銀行或店家可以兌換美金,人力車車伕也不敢隨便換錢給客人,心中焦急萬分,突然看到幾位比丘尼迎面而來,正以熟悉不過的台語交談,一陣大喜,趕緊向前求救,果然換到日幣,解決無法購買回程車票的困窘。

  錢的問題既已解決,就開始放心大膽慢慢遊賞。建於西元一三三九年的天龍寺名列京都五山第一名,貴為世界文化遺產,最著名的「曹源池」由夢窗←石所建,是一座典型的池泉回遊式庭園,白砂綠松四季常存,遠景是環抱著沙洲水灘的青山,近景就是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不管從哪個角度拍攝,都呈現近乎完美的境界。

  出天龍寺側門可以走到野宮神社,白色的紙垂、注連繩掛在黑色鳥居上特別顯眼,此寺以締結良緣及金榜題名著稱,香火鼎盛,滿滿的香客都是年輕學生或戀人。過了野宮神社就進入幽靜的竹林隧道,高聳入天、綠意盎然,彷彿置身於武俠小說的秘境,發思古之幽情。

  眼看天色漸暗,趕緊往落柿舍趕去,這間簡樸到有點頹廢的小草庵內,種了四十多株柿子,我特別喜歡日本的柿子樹,一顆顆金黃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掛滿整棵樹,充滿節慶的歡樂氣氛,柿子一旦落了,高大的柿子樹還是很美,瀟灑空寂不帶滄桑。

  西元一六九一年松尾芭蕉也在這住過,落柿舍是他的十大弟子「向井去來」閒居之處,松尾芭蕉在此停留十七天,完成「嵯峨日記」,是這位俳聖的隨筆(散文)大作,也是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描述他的文學創作歷程;落柿舍先有向井去來,後有松尾芭蕉,已經變成嵐山的文學聖地,落柿舍北邊還有向井去來的墳墓,詩人或旅人至此若詩興大發,可以將作品投進落柿舍的竹製投函箱內,優秀的作品還會被選入文集。

  我每次到嵐山都一定要繞到這裡,落柿舍休息得早,坐在人力車上朝裡頭瞧瞧,看看樹,看看傾斜的茅草屋頂、老舊的襖門和竹籬笆就心滿意足。有一年秋天極冷,在舍旁的店家小舖喝了一碗濃稠的紅豆湯,至今仍難以忘懷浮在碗裡的←糬,彈牙的Q勁應是來自農婦勤奮不懈的手勁。

  趕完落柿舍看到地圖上還有常寂光寺、二尊院、祇王寺、化野念佛寺,只能望圖興嘆,更不必奢望更遠的清涼寺與大覺寺;不得不回頭的我,卻在竹林隧道裡迷路,天色已晚,只有附近住戶騎的腳踏車透出微弱燈光,黑黑的竹林變得很恐怖,好像怎麼走也走不出去,皮包裡剛換的日幣也派不上用場,氣溫愈來愈低,我只好開始小跑步,繞來繞去終於「逃」出那片竹林時,已是滿身大汗,分不清究竟是冷汗還是熱汗?那是我的嵐山初體驗,後來再也不敢這樣趕路,以免流連忘返,就算一個人的旅行也不能太任性!

  去嵐山有很多種走法,可以搭嵐電,或搭巴士到嵯峨野站換觀光小火車到龜岡站,沿著桂川欣賞保津峽風光;或者乾脆搭遊覽船在保津峽上泛舟,船伕撐著長長的竹竿搖櫓前進到渡月橋,沿途還有人彈三味線,川流激盪,水花四濺,鳥叫蟲鳴伴隨水聲琴音,是一種充滿速度感的「京體驗」,唯獨嵐山才有。

  橫跨在桂川上的渡月橋是嵐山最著名的地標,由鐮倉時代的龜山天皇命名,想當然爾,這裡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是賞月名所,夏末秋初的京都白天依然鬱熱,選個明月當空的夜晚,在橋頭小駐或泛舟清賞,聽川水潺潺,暑氣全消。

隱者把這裡當做人間淨土,躲起來安靜度日;平安貴族視這裡為邁向彼岸的道路,如明月橫渡嵐山,美麗的事物總是令人迷惑,如置身幽玄竹林。五十一歲就病逝的松尾芭蕉最後俳句是「病榻旅途中 夢想飛奔在荒野」,旅人若能看盡所有的繁華,也不枉山間明月、岸上清風,在這轉瞬成空的人世共渡一回!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