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塵珠兒
我是位幫視障者錄製有聲書的義工,自詡字正腔圓,有無限熱情,所以除了一般的書籍錄製,也歡喜的接下──月報錄製的工作,如其意,即每個月蒐集美麗文章詩篇錄製分享視障朋友們。
月復一月的唸讀中,第一次覺得視障朋友們連續聽我的聲音一小時會不會膩呀?當芽兒冒出頭來,加上不斷增長的小懷疑與請教服務單位後,隨即在腦海中鋪陳出一張樹狀圖,循著枝幹,好聲音掛滿枝頭叮噹響,真是令人振奮的發現。
邀請時,我擬出SOP,過程中沒一位拒絕,大家的反應都一樣,從懷疑?(我可以嗎?)、說服(真的可以),到接受(我真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好聲音),line的對話框與手機傳送的笑聲,驗證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當第一次收回音檔聆聽時,我感動到無以復加,聲音傳達了慎重、專注、緊張、小惶恐與不像自己平日的咬字,閉上雙眼進入音軌,我幾乎可勾勒出錄製的畫面;有等小娃兒熟睡後躡手躡腳的小心翼翼、有加班結束後辦公室的靜謐空檔、有查過所有生字硬是要咬文嚼字的堅持,更多的是錄了多軌音檔只求最好……真是何其有幸,擁有這麼多貴人。
多元的聲音接力,讓良善迴圈不僅釋放文字、空間、時間的立體訊息,重要的是四方善意的挹注,讓聲音更充滿暖意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