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琪琪
圖/琪琪
文/瑢瑢
說起瓢蟲,相信大家腦中會馬上浮現出小巧可愛、鮮紅欲滴的半圓形身體,上面點綴著黑色斑點的可愛形象,這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紅底黑點瓢蟲—— 七星瓢蟲。但其實,瓢蟲顏色從紅、橘、黃、黑到金屬藍都有,也有身上沒有斑點的瓢蟲呢!
瓢蟲翅膀 內藏奧祕
瓢蟲是所有鞘翅目、瓢蟲科昆蟲的通稱,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瓢蟲與所有鞘翅目的甲蟲親戚一樣,身體表面的「翅膀」已經特化成保護自己的硬殼,並不能用來飛行,打開外層的硬翅後,裡頭還有一層輕薄透明的軟翅,平時摺疊收合著,要起飛的時候才迅速展開,並透過高速震動來產生升力。科學家曾利用透明樹脂仿製瓢蟲的鞘翅,在上面安裝高速攝影機,然後移植到瓢蟲身上,他們發現瓢蟲內翅有彎曲紋路的結構,類似彈簧,只需要0.1秒就可以快速開起或折疊翅膀,相當厲害!
吃葷吃素 命運不同
瓢蟲的種類雖然很多,但對農民來說,全世界的瓢蟲大致分成兩類:「吃葷的」與「吃素的」。吃葷的瓢蟲是農人的好夥伴,因為牠們最愛吃對農業危害嚴重的蚜蟲;吃素的瓢蟲卻由於經常啃食作物的嫩葉,成為農人的眼中釘。
吃葷的瓢蟲打從幼蟲時期就是厲害獵人,每天可以捕食50隻以上的蚜蟲,瓢蟲一生甚至能吃掉5000隻蚜蟲!此外,瓢蟲也捕食介殼蟲、粉蝨等植物害蟲,由於「為民除害」的食性而被當成天然的防蟲工具,人們有時會將瓢蟲引入農田,藉此控制害蟲數量。
瓢蟲大多數是肉食性的,但也有約16%的瓢蟲是植食性,因為危害農作物,農人避之唯恐不及。那麼,要如何分辨「吃葷」與「吃素」的瓢蟲呢?除了觀察牠們的食物,外型也是快速判別的方式之一。通常,圓形、顏色鮮明、有光澤、斑點明顯的瓢蟲,多數為肉食性品種;而吃素的瓢蟲則大多斑點密集、體型略長。
裝死噴液 禦敵絕招
瓢蟲的身體顏色相當鮮豔,在大自然中,這通常是一種警戒色,警告掠食者「我有毒」或「我不好吃」,瓢蟲也不例外。瓢蟲有兩項防禦絕招,在感受到威脅時,牠會先摺起腳,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裝死。如果裝死無效,牠還會從腿部關節處分泌一種黃色、帶有臭味與刺激性的液體,讓掠食者倒盡胃口。
瓢蟲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從卵孵化為幼蟲後,經幾次蛻皮,再進入蛹期,最後羽化成我們熟悉的成蟲。幼蟲的身體是長條形的,身上還長著尖刺,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瓢蟲,不過,牠們也與長大後的瓢蟲一樣,從小就愛吃有著甜甜汁液的蚜蟲。
瓢蟲帶著斑點的紅色身影,曾是許多人童年塗鴉裡的可愛符號,但在真實的自然世界裡,牠們扮演著平衡生態、生物防治的重要角色,遠不只是可愛而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