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炎炎夏日,尿路結石患者明顯增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嘉緯指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結石病例,在急診與門診均有上升趨勢。水分流失及攝取不足,是主要危險因素,除了多喝水,也要減少高鈉、高糖及高草酸食物的攝取。
林嘉緯表示,尿路結石可透過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若出現腰痠痛、血尿、尿急、頻尿、排尿困難或尿滯留等症狀,建議盡早就醫,接受泌尿科專業檢查與治療。
當腎臟結石大於1.5公分,引發疼痛、血尿、尿路阻塞或反覆感染,或患者從事航空、遠洋等無法及時就醫的行業,均建議積極治療。輸尿管及膀胱結石亦需適時處理。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建議,當結石大於1.5公分、伴隨症狀、造成阻塞或感染、持續增大,或合併其他症狀時,應積極移除。林嘉緯提醒民眾,出現症狀時及早就醫,有結石病史者需定期追蹤,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預防尿路結石,首要確保每日攝取足夠水分,成人建議每天喝2至3公升水,保持尿液清澈。飲食上,減少高鈉、高糖及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堅果、巧克力、濃茶)攝取,增加檸檬酸豐富食物(如檸檬、柳橙),有助抑制結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