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按摩穴道 失眠不靠安眠藥

陳玲芳 |2025.07.11
25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長期失眠不僅讓人白天疲憊、注意力下降,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的風險。中醫師楊婕妤指出,失眠常與「陰陽失衡」以及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建議透過穴位按摩與生活調整,有助改善睡眠品質。

楊婕妤說明,中醫講究身體與情緒的連動,透過穴位刺激可達到安神、調氣、補血等作用。例如「神門穴」位於手腕小指側的橫紋處,能安神定志、舒緩焦慮,是助眠效果極佳的穴位。

位於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穴」則可補血養陰,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失眠。耳後的「安眠穴」則有鎮靜舒壓的效果,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則能疏通經絡,穩定心神。上述穴位皆可在睡前自行按摩,感到痠脹即可,無次數限制。

除了按摩,中醫也強調日常習慣對睡眠的影響。規律的作息有助穩定生理時鐘,讓大腦在固定時間進入休息狀態。壓力過大也容易導致「肝氣鬱結」,透過冥想、深呼吸或瑜伽,有助情緒放鬆。

飲食方面,應避免睡前攝取咖啡因及油膩食物,晚餐以清淡為主,避免加重腸胃負擔。同時,睡眠環境也需安靜、昏暗且溫度適宜,能讓大腦更易進入深層睡眠。

近年研究指出,深度睡眠有助清除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類澱粉蛋白,若長期睡不好,會提高失智風險。失眠也與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有關,而長期依賴安眠藥則可能對認知造成進一步損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