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唐朝的一代軍神李靖,究竟是如何變成商朝陳塘關的總兵?
其實,商朝既沒有陳塘關也沒有總兵這個職務,李靖更沒有穿越到商朝當官。但他大破東突厥與吐谷渾的神勇事蹟,卻一直讓北方的百姓感念不已,烜赫戰功也逐漸被後人神化,包括唐朝的《續玄怪錄》宋朝的《太平廣記》,都出現了類似的內容。
唐朝是佛教逐漸盛行的時期,這時,北方民眾逐漸接受了毗沙門天王的信仰。這位北方的守護神身披甲冑,左手持著寶塔、右手握著寶棒,因此又被稱為「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又稱為「多聞天王」,是位具有善知識的佛教護法,唐人把毗沙門天王的形象與軍神李靖巧妙結合;到了元代,兩者合而為一,就誕生了托塔天王李靖。
佛教北方守護神「多聞天王」,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合稱「四大天王」。多聞天王同時也是四大天王的代表,「多聞」的意思,就是常聞佛法、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同時也是掌管財寶富貴、護持佛法的善知識守護神。此外,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象徵著「風、調、雨、順」。
最早,多聞天王的形象是手上拿著「傘」或是「幢」,另一隻手則抱著銀鼠或黃鼠。傘或幢代表著「雨」,銀鼠或黃鼠象徵白銀或黃金,因此也有帶財與護持財富的含義。
但李靖軍神的形象更為強烈,且北方守護神本就具有戰神的特質,身穿鎧甲、手持寶塔與寶棒,威武的形象,更讓北方民眾景仰不已。
把毗沙門天王與李靖合一的主要文獻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講述玉皇大帝底下的大羅金仙哪吒,轉世到邊關名將李靖家,因殺了龍神與石磯娘娘之子,於是剔骨肉還於父母,佛祖則以蓮花將他復活。這段記載,也成了《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
托塔天王,於是就從毗沙門天王搖身一變,成為唐代尊奉的軍神李靖,又因神魔小說的風行,有了意想不到的身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