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的雕版藝術 文/張彬彬 |2025.08.17 語音朗讀 1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陳保吉圖/陳保吉圖/陳保吉 文/張彬彬佛光山普門寺於八月一日禮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講「大藏經的雕版藝術:佛經印刷與信仰傳承的結合」。法師從金陵刻經處的歷史談起,深入介紹佛經的結集與翻譯、雕刻與承傳、非遺技藝的傳承,並從「深柳堂」講到佛光山,勉勵與會信眾「佛法難聞、經典難遇」,期許大家在佛法中找到自己,早日成佛。如常法師提到,有「中國佛教復興之父」之稱的楊仁山居士,為振興佛教創辦「金陵刻經處」,在中國佛教史上創下許多「第一」:第一個佛教文化出版社、第一個高等僧伽教育機構——祇洹精舍,培育太虛大師等、第一個佛學學術團體——佛學研究會,與最早出版的佛學刊物——《佛學叢報》。金陵刻經處的首刊——《淨土四經》,在校勘上極為嚴謹,堅持「三不刻」原則:有疑偽者不刻、文義淺俗者不刻、乩壇之書不刻,被譽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稱為「金陵本」。刻經處前有水塘,四周植樹,楊仁山取名「深柳堂」,後人尊稱其為「深柳大師」。他弘法四十五年,刊刻二萬餘片經版,刻成經典二百一十一種、一千一百五十五卷,流通數量超過百萬卷。二○二四年,金陵刻經處也完成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的雕版七塊。如常法師說明,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因佛典的翻譯流傳,帶動佛學研究風潮,也開創中國八大宗派蓬勃發展的新風貌。中國木刻書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最具代表性作品是唐咸通九年刻的《金剛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雕版印刷技藝可分為雕版、印刷與裝訂三大項,細分則有二十多道工序,展現極高的工藝成就。如常法師提及,星雲大師對楊仁山居士非常敬重,曾說:「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的佛教。」一九七七年,星雲大師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一九八三年完成《佛光大藏經.阿含經》,迄二○二三年陸續完成九部藏,未來預計完成十六部藏。大師以多元方式弘法、續佛慧命,留下許多珍貴法寶。如佛光山頭山門彌勒菩薩聖像碑記、接引大佛碑記與開山紀念碑,並設立「藏經樓」,讓大家從佛法與藝術中來認識佛教。發願生生世世為佛教徒的如常法師,除策展全世界珍貴的雕版經典,讓法寶再現。也強調佛教對文字般若的重視。在印刷術發明前,《金剛經》便指出:「布施四句偈的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十法行》中更提倡書寫、演說、披讀、印經的利益殊勝,印刷術發明後,更鼓勵信眾出資印經,共同為弘法盡心力。 前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盛夏走讀:一場身心靈的清涼饗宴 下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OK與NO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4【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5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6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9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10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OK與NO【人間行者心】盛夏走讀:一場身心靈的清涼饗宴【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3【人間行者心】服務大眾 帶給我快樂和自信剖析唯識學 真正的多采多姿在心【晨齋語錄】菩薩心 作者其他文章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佛學講座系列】獻給開燈的人──妙光法師緬懷師恩生命畫語 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