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靈
帶女兒散步時,迎面遇上一位手握植栽工具的長輩。他笑問:「怎麼不騎車呢?」我說,想讓孩子放放電。他步伐輕快,話音未落,人已走離我們好一段。
走著走著,就見他蹲在矮牆外一片野草間,手上沾著泥土,褲腳也溼了一截,正專注地挖掘、定植、理土……一連串細瑣動作,有條不紊,像在履行一場靜默的儀式。「是台灣欒樹」,他說,語氣裡透著幾分欣慰,「前面還有一株相思樹,剛修過枝葉。再等等,就會有樹蔭了。」
前幾日雨聲不斷,把泥土泡得鬆軟。雨停後,陽光灑落,相思樹靜靜立著,僅及成人胸口,新芽吐綠,葉緣細滑,柔嫩得像孩子的肌膚。我低聲叮囑女兒,動作輕些。
女兒伸出肉嘟嘟的小手,輕觸嫩葉。光影在她身上游移,身影隨風微晃,像一株尚在抽長的小樹。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養育孩子與種樹,其實並無二致,都需要時間與耐性,也需要在枝條偏斜時溫柔修剪,並相信它終會蔭蔽一隅,會為未來某個時刻,留下一抹涼意。
這樣的想像,如枝葉攀長,在我心裡一節節舒展開來。我幾乎看見那片蔭涼:有人歇息閒談,有人獨坐沉思;有孩子奔跑嬉鬧,也有長者對弈小憩。
那位長輩種下的,不只是幾株樹,更像在歲月的縫隙裡,一點一滴灌注耐心與願景。而我,也在種。以每日的陪伴、凝望與守候,以無數次的蹲下與牽起,種下孩子對世界的理解,種下我與她共行的時光。
多年以後,或許會有另一對母女走過,在樹蔭底下短暫停佇。她們未必知曉這些根系從何而來,但土地會記得,葉影會記得──某個午後,一位種樹的長輩,與一位照看孩子的母親,曾在此,默默種下愛與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