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談判達成協議,對全球經濟帶來一線生機。美國的對等高額關稅九十天暫緩期在七月九日屆滿,我方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等人日前已抵達華府與美方貿易代表進行第二輪的實體談判,期盼能談出互利雙贏的結果。不過川普已經發布消息,將直接通知個別國家實施的關稅稅率,談判是否有效,台灣的稅率會落在多少,引發各界關注。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之後,引發世界金融震盪,新台幣匯率至今已經升了四元左右,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影響至大,一般估計,受到出口影響,下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很可能轉為負成長。企業界尤其是出口商除了想盡辦法自救之外,對於這次台美關稅談判,莫不寄予厚望。
川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對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宣言來說至關重大,美國參議院於上月二十八日晚間驚險地以五十一票贊成、四十九票反對,通過程序表決。這個政策為川普在移民、邊境、減稅和軍事方面的首要優先事項提供資金。此案將經參院辯論,若最終通過,將使美國三十六點二兆美元的債務,再推高至少二點四兆美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美元弱勢,川普的做法就是提高各國的關稅稅率。
美元的弱勢當然也會推升新台幣升值,各界已預期本周的匯率將見到二十八元字頭。新台幣最近不斷升值,外界認為和台美關稅談判不無關係,每次談判時新台幣就直升,外界質疑是否有什麼內情,畢竟,談判小組從來不透露談判內容,只說談判具有建設性進展,到底是什麼進展?在不知道關稅稅率的前題下匯率就先升值,無異是未戰先降。
執政當局從蔡英文以來就以美國為馬首是瞻,為了對抗中國大陸,外交政策一面倒靠向美國,被批評為「倚美抗中」,不論是主張民主同盟還是扈從美國印太戰略,都沒有二話。賴總統上台後延續蔡總統的倚美政策,在美方祭出對等關稅之前,只是點名台灣是骯髒十五國之一,就急著獻出台積電,結果換來的是百分之三十二的關稅。如今第二輪談判,結果都還不知道,新台幣就先直升四元,確實令國人扼腕。
我方的談判策略相對於他國確實軟弱。日本首相石破茂直接拒絕美國的汽車關稅政策,中國大陸以限制稀土和磁鐵出口,做為反制美國對中國高科技晶片的輸出,終至川普軟化。儘管中美間各有堅持,但雙方終究得走向「合則兩利」的道路,必須逐步解除貿易戰,否則對雙方都不利。
台美之間的情況也一樣,即使台灣的籌碼少,台灣對美是貿易順差國,說明美國確實需要台灣的產品,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台灣在經濟上不但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強勢產業,在地緣政治上更有美國不能放手的地位,這兩張王牌足以讓美國高度重視,絕非川普眼中的筆尖。這兩個籌碼足讓台美關稅從零談起。可惜當局在談判還沒開始就獻上兩張王牌,如今籌碼已失,優勢在別人手中,台灣還能撈到什麼有利的條件?
談判是「給」和「取」的一門技術,當然必須求取平衡,最高藝術是皆大歡喜,期盼我方的談判人員能審時度勢,為國人拿到最好的稅率,讓經濟衝擊減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