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今年五月十七日已實現「非核家園」,但「非核」才幾天就頻頻出現狀況,包括台電私下重啟執照過期的高雄興達電廠老舊燃煤機組,整體火力發電占比一度接近九成九;令人民擔憂空汙、健康、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高電價等代價。如今核電既已歸零,整個社會也該捐棄成見、歸零思考,重新建構合適衡平的能源政策。
前陣子西班牙大停電事件殷鑑未遠,西班牙是高度仰賴再生能源的國家,這次危機令歐洲國家深刻體認到能源穩定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因此而迎來能源政策的重大變革。
長期反對核能、已實現非核的德國現改變立場,德國總理梅爾茨聲明表示「淘汰核能是一個錯誤」,並宣布放棄反對核能,同意歐盟提倡的「核能是綠色能源」。全國八成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的丹麥,上周議會也投票推翻長達四十年的核電禁令,研擬發展小型核能反應爐設備。比利時聯邦議會通過新法案,廢除在二○○三年制訂的「核能淘汰計畫」,該國能源部長更強調,「能源結構不再是二元對立,而應務實互補利用。」
正當一些長期反核、積極擁抱再生能源的歐洲國家積極轉變能源政策之際,台灣社會卻正在走他們的回頭老路。就在台灣最後一部核能發電機組:核三廠二號機停止運轉的當時,台電就被外界發現,同時重啟去年九月執照就已到期的興達電廠兩部老舊燃煤機組;台中市政府也發現,核三廠二號機組停役的隔天,台電就把台中火力發電廠燃煤發電量立刻暴增五成。
五月初夏的暑熱才剛起,台灣的燃煤發電不但馬上「火力全開」,甚至連已經除役的老舊燃煤機組也重作馮婦;令人擔心接下來盛夏高溫時節要怎麼辦?
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宣布,海外總部要設在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還要結合台積電、鴻海集團、國科會在台灣打造第一座大型AI超級電腦,做為AI生態系統的核心。然而,前交通部氣象局(現為中央氣象署)長鄭明典提醒,輝達海外總部的用電量,幾乎就相當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呼籲應提早因應。目前AI總部還沒來,全台用電就已捉襟見肘,未來又會怎麼樣!
台灣前幾年逐步減少核電,全力開發成本高又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導致地方上綠色蟑螂橫行,「綠色舞弊」案件連連,造成農田被毀、溼地消失、魚塭受害。
除此之外,近三年半以來,政府已經漲了四次電價,人民荷包愈來愈薄,卻仍止不住台電崩盤式的虧損。目前台電累計虧損已達四千二百億元,今年至少還將再虧五百億元,如果台電的虧損不能止住,勢將導致國家財政的可怕災難。
能源政策對經濟發展、環境永續與社會福祉的影響既重大且深遠,台灣現今社會是否真能承受得住非核的代價?核電已經歸零,能源政策也該重新歸零思考。
立法院日前已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將核電廠延役期限再增加二十年,替台灣短期內重啟核電提供了法源依據。而立法院也通過「核三延役公投案」,最快將在八月舉辦公投,也可供政府檢驗最新的民意,建構調整符合當前情勢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