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州穴龜 奇幻遷徙記 文/朱莉雅整理 |2025.05.18 語音朗讀 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美國佛羅里達州以交通號誌,提醒人們減速慢行,以保護佛州穴龜。圖/Jean-Lou Justine德索托堡公園成為佛州穴龜的災後新生地。圖/VisitFlorida佛州穴龜因棲地破碎化,數量已明顯減少。圖/Jean-Lou Justine海龜的四肢可如槳一般划行。圖/123RF佛州穴龜漂流到德索托堡公園後,立刻往高地築穴安居。圖/Anna Yu 佛州穴龜原本生活在埃格蒙特小島上的保護區中。圖/VisitFlorida沒能順利登陸的穴龜,死後龜殼變成白色。圖/Cary Michael Bass 陸龜有強壯如柱的四肢。圖/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官網居住在沼澤區的佛州穴龜是挖洞專家。圖/Judy Gallagher佛州穴龜背部花紋很有辨識度。圖/Davemas佛州穴龜從地圖紅點處漂洋過海到綠點處,真的是蠻挑戰的。圖/GoogleMap 文/朱莉雅整理2024年9月海倫颶風席卷了美國東南部,不只人類傷亡損失慘重,野生動物也跟著流離失所。美國佛羅里達州當地幾十隻原本生活於島嶼上的陸生穴龜,被颶風吹落海中成為海上難龜,經歷了相當痛苦的幾個小時,靠著抓住漂浮的殘骸,在海面上浮浮沉沉而倖存下來。災後穴龜激增10倍餘在海倫颶風劇烈破壞沿海城市、重創海洋生態系統的幾個月後,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附近的德索托堡公園(Fort de Soto Park),發現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原本公園內只有8隻佛州穴龜,災後數量竟激增為84隻,達到了災前的10倍以上!德索托堡公園位於佛羅里達州離岸的五座小島上,從美國本土可透過付費公路系統或搭乘渡輪的方式抵達這五座島,但顯然這一群新移民龜,不是從公路或搭渡輪來到新天地,而是透過其他管道抵達的。位居生態系統工程師佛州穴龜是北美洲東部密西西比河以東唯一的原生龜種。牠們體型中等,龜殼呈圓頂狀,顏色為棕色至灰黑色,腹甲為黃色且沒有鉸鏈,是典型的穴居動物,會挖掘長達4~5公尺、深達2~12公尺的複雜洞穴。 生態專家研究後發現,這些洞穴為穴龜提供了躲避極端溫度、天敵和火災的安全場所,同時也為至少360種其他的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因此佛州穴龜被認為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或「生態系統工程師」。 但颶風過後,管理人員發行動緩慢的佛州穴龜出現在公園的多個角落,而且這些新來的「住戶」似乎適應良好,還開始築巢、活動,甚至交配,表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解祕謎底藏在龜殼上公園管理人員百思不得其解。畢竟,佛州穴龜是典型陸龜,既不擅游泳,也不會主動涉水,如何能泳渡3公里海水,從離美國本土更遠的埃格蒙特島,游到德索托堡公園?細心的護林員在檢視龜殼後,發現了小小的打孔痕跡,而這正是1994年以來,研究人員在埃格蒙特島進行佛州穴龜種群監測時鑽孔留下的標記,目地是對穴龜個體進行編號和識別。這些標記說明,這些穴龜原本是埃格蒙特島上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原住民,應是歷經九死一生才成為離美國東南海岸較近島嶼的新住民。摧枯拉朽動物卷入海 話說回來,在那麼長的海漂時程,這些平均體重2~8公斤的佛州穴龜,是靠什麼撐浮在海上而沒有溺水呢?動物學家分析,這些陸龜在颶風來臨時,應是藏身於地下數英尺深的洞穴中。但颶風帶來的風暴潮極其猛烈,迅速沖毀了沙土表層,將整片區域的動物連同植被一起掀起,穴龜也一併卷入了海中。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這群海上難民可說是生死一瞬間。科學家推測,穴龜可能借助海上漂浮的樹枝、人造碎片當作救生圈或浮板,在海水中飄流了數公里,最終隨著洋流和風浪抵達了德索托堡公園。倖存者找高處設家科學家推測,雖然陸龜們不會游泳,但身體結搆具有一定浮力,再加上堅硬的殼和頑強的生存本能,讓這群佛州穴龜得以跨海遷徙──雖然過程充滿危險,卻最終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過,並非所有的穴龜都幸運的成功「登陸」。風暴之後,管理人員在公園海灘上,陸續發現了40多具穴龜的屍體。牠們可能因為無法抵抗浪潮的沖擊,成為了颶風的犧牲者。而倖存者剛到新環境時,則顯得有些「迷茫」,牠們在海灘上緩慢地爬行,想弄清楚身居何地。但很快的,這些動物就找到了「定居」點,開始用前肢挖洞築巢,甚至把洞穴設在公園的高地上,其中最高的穴,甚至設在高於海平面30英尺處(超過9公尺高)。種群擴散帶來新希望科學家推測,經歷過風暴侵襲後,穴龜似乎本能的學會了教訓,知道要往高處居住,以免下一次洪水再度淹沒家園。而這次颶風意外帶來佛州穴龜的「種群擴展」,雖然起因並不美好,卻為保護工作帶來了一線希望。畢竟,更多的佛州穴龜意味著更多的洞穴,也昭示著更多的生物可以借居避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因此得以增強。目前,研究人員已在公園內部署了多台感應攝像機,對這些「新住民」的行為進行長期監測。希望通過觀察,了解這些穴龜是否真的能長期適應新環境,並研究牠們是否會繼續繁殖、擴散,從而幫助設計出更有效的保護策略。(取材自OceanWetlands)陸龜 海龜 大不同陸龜是完全生活在陸地的動物。為了適應環境,陸龜的身體結構,演化出和海龜顯著的不同特點。陸龜擁有粗壯如柱子的四肢,末端是圓鈍的腳,以便支撐牠們在陸地上緩慢而穩定地移動。陸龜的龜殼通常厚重且呈現圓頂狀,這種堅固的搆造,提供了針對陸地捕食者的有效防禦。一般來說,陸龜不擅長游泳。甚至可以說,大多數陸龜都不能有效地游泳、並且可能會在水中淹死。相對的,海龜的龜殼通常較為扁平且相對輕薄,在水中足以保持浮力和敏捷性。身體則呈現出流線型的特點,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在水中游動時的阻力,且其四肢特化為扁平的鰭狀肢,如同船槳一般,在海洋中可以靈活而快速的游泳。挖洞專家 提供共享房屋每年4月10日是「佛州穴龜日」。佛州穴龜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陸龜,成年個體長約23~28公分,龜殼呈棕褐色,前腿堅實得跟鏟子似的,非常適合挖掘洞穴。牠們主要分布在美國東南部,像路易斯安那州、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都能見到牠們的身影。在野外,牠們的壽命可達40~60年,若在人工環境中,則可以活到90多歲。佛州穴龜並不只是為了自己挖洞。牠們的洞穴可以長達4.5公尺,深約2公尺,這些龐大的地下住所,往往成為其他眾多生物的「共享房屋」。據統計,超過360種其他動物,包括貓頭鷹、蛇、青蛙等,都會借用這些洞穴棲息和避難。因此,穴龜不僅是「挖洞專家」,更是維護當地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關鍵物種。因為牠們提供的復雜地下巢穴,無形中促進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近年來,佛州穴龜的數量急劇下降,如今只剩下約70~80萬隻。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其棲息地造成了嚴重破壞。愈來愈多的林地被改建成住宅區,道路和設施的擴張,切割了穴龜的活動範圍,也破壞了穴龜的生活環境。佛州穴龜如今已被美國列為「受威脅物種」。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5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06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7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8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9【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10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三仙台 黑白岩鷺育雛傳奇【感人實錄】白頭翁親鳥育雛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 作者其他文章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比特犬禁養或嚴管? 各國管理規定不一【鳥界美食家】鳳頭鸚鵡 最愛藍莓優格配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