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漫談】食飯薛剛攻城,做事陳三磨鏡

文/閒書生 |2025.05.13
33觀看次
字級

文/閒書生

廣泛流傳於鄉里的生活諺語「食飯薛剛攻城,做事陳三磨鏡」,意思是,吃飯時宛如武將薛剛那般勇猛,工作時卻如陳三磨鏡般動作緩慢,比喻「好吃懶作」。

薛剛,唐朝人,是小說《薛剛反唐》中的人物,作者不詳,內容細述薛剛起兵討伐武則天的過程。薛剛十六歲時,因打死了驚擾百姓的天竺虎,博得「通城虎」之美譽,然而這樣見義勇為的個性,也為他的一生帶來了許多災難。

坊間另有傳說,薛剛是唐朝武將薛丁山的兒子。在台灣的歌仔戲中,經常會看到《薛丁山征西》、《薛剛弄花燈》的戲碼,也使得薛剛成為民間百姓耳熟能詳的知名人物。事實上,薛剛、薛丁山均為虛構人物。

陳三,福建泉州人,本名陳必卿,由於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人人稱他為陳三。

一天,陳三護送嫂嫂到廣南,途中投宿於潮州一家客棧。當時正值元宵燈節,街道上十分熱鬧,陳三與書僮上街賞燈,與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子擦身而過,兩人一見鍾情,卻未曾留下姓名。

端午前夕,陳三經過潮州時,又在街上遇見那名女子登樓賞景。次日,陳三向一位磨鏡師父打聽消息,才知她是潮州富貴人家黃九郎的千金黃五娘,可惜早已許配給不學無術的男子。陳三聽了之後百感交集,卻又莫可奈何。

此時,磨鏡師傅幫他想了一個計策,讓陳三跟著他學藝,再藉著到黃家磨鏡的機會,趁機打破一面價值連城的寶鏡,然後假裝身無分文,賣身為奴。

陳三依計行事,在黃家當了三年長工,得到親近五娘的機會,兩人在三更半夜一起逃離了黃家。陳三與五娘私奔後,被官府捉拿定罪。幸而,最後在陳三哥哥出面調解下化險為夷,有情人終成眷屬。

中國很早以前就有鏡子了,但不同於現在所使用的,而是青銅鏡。只要把青銅表面磨得光亮,能反射光線,也可以照出人的影像。但因為青銅在空氣中容易氧化,銅鏡用久了表面會變得灰濛濛的,反射的影像也顯得模糊。於是,就興起了磨鏡的行業。

磨鏡屬於細活,如同磨刀的工匠,需要耐心,才能磨出光可鑑人的鏡子。就像現在有修理紗窗、玻璃的需求,當時,街頭巷尾也經常可聽見「磨鏡、磨鏡」的叫喊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