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館】三國時代的嵇康(下)

文/陳韋哲 |2025.05.09
46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陳韋哲

嵇康歸隱後,與同樣喜歡談玄論道、縱情山水的阮籍、山濤等人成為好友。然而嵇康雖然隱居,但他在文化界中的名聲卻仍舊響亮。他不只是一位玄學家,也是音樂家、詩人、書法家和畫家,在文人名士間擁有極高的聲望。這對於當時已逐漸掌握曹魏政權之權力核心的司馬昭來說,嵇康成了一個必須攏絡的對象。

司馬昭先是派鍾會去拜訪他,但嵇康卻只顧著自己打鐵,完全冷落鍾會以及他邀請來的文人雅士。這是何等的羞辱!其後,嵇康的好友山濤也來替司馬昭當說客,說願意把自己的官位讓出來,以此邀請嵇康加入朝廷的行列。這件事讓嵇康感到相當失望,於是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正式與這個曾經的好友絕交。

嵇康後來因為捲入好友呂安的家庭糾紛而被捕入獄,這起案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甚至有三千名太學生為他請命,請求赦免他的罪行。然而,之前攏絡行動失敗的鍾會對嵇康依舊懷恨在心,最終向司馬昭進讒,導致嵇康被判處了死刑。

臨刑之前,嵇康神色自若,要求彈奏最後一曲《廣陵散》。琴音悠揚,彷彿訴說著他的一生與遺憾。曲畢,他淡然地說道:「《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即從容赴死。

自此,一代名士的風骨化作歷史的絕響,也讓嵇康成為後世追憶魏晉文人風度的重要象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