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陳韋哲
嵇康歸隱後,與同樣喜歡談玄論道、縱情山水的阮籍、山濤等人成為好友。然而嵇康雖然隱居,但他在文化界中的名聲卻仍舊響亮。他不只是一位玄學家,也是音樂家、詩人、書法家和畫家,在文人名士間擁有極高的聲望。這對於當時已逐漸掌握曹魏政權之權力核心的司馬昭來說,嵇康成了一個必須攏絡的對象。
司馬昭先是派鍾會去拜訪他,但嵇康卻只顧著自己打鐵,完全冷落鍾會以及他邀請來的文人雅士。這是何等的羞辱!其後,嵇康的好友山濤也來替司馬昭當說客,說願意把自己的官位讓出來,以此邀請嵇康加入朝廷的行列。這件事讓嵇康感到相當失望,於是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正式與這個曾經的好友絕交。
嵇康後來因為捲入好友呂安的家庭糾紛而被捕入獄,這起案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甚至有三千名太學生為他請命,請求赦免他的罪行。然而,之前攏絡行動失敗的鍾會對嵇康依舊懷恨在心,最終向司馬昭進讒,導致嵇康被判處了死刑。
臨刑之前,嵇康神色自若,要求彈奏最後一曲《廣陵散》。琴音悠揚,彷彿訴說著他的一生與遺憾。曲畢,他淡然地說道:「《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即從容赴死。
自此,一代名士的風骨化作歷史的絕響,也讓嵇康成為後世追憶魏晉文人風度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