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生態 文/彌生 |2025.05.04 語音朗讀 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蝙蝠的隱密世界 巴拿馬運河中的巴羅科羅拉多島,有76種熱帶蝙蝠共存。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恐龍的後代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蜂鳥自備花蜜吸管 中美洲與南美洲森林中,有數百個西番蓮科的攀爬植物物種,其中許多都和動物有奇妙的關係。圖攝於巴拿馬的照片,一隻體型袖珍、喙長4公分、平均體重僅6.3公克的長尾隱蜂鳥,正在造訪一朵美麗的紅色西番蓮。長尾隱蜂鳥主要食物來源是植物的花蜜,目前族群發展穩定。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Christian Ziegler長期關注熱帶雨林生態和受威脅物種。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蝙蝠的隱密世界 巴拿馬運河中的巴羅科羅拉多島,有76種熱帶蝙蝠共存。圖中的牙買加果蝠,正想趁暗夜大快朵頤島上的無花果。而攝影師能拍到這個鏡頭,可說是千載難逢。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生存於白堊紀和侏羅紀的某種恐龍,據說就是長成現今南方鶴鴕的樣子──身高體壯,色彩豐富,頭上有骨盔,可以幫助牠在草叢覓食,但這位夥伴脾氣很不好,誰靠近牠,就立刻攻擊誰。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追蹤人類近親 一隻年幼的倭黑猩猩,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可可洛波里保護區內,好奇地望向攝影師。倭黑猩猩是剛果河以南雨林的特有種,是人類的近親(僅次於黑猩猩),由於盜獵猖獗,如今在原棲地已大量消失,僅餘1萬5000隻。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甜蜜的訪客 圖中一隻中美洲綿毛負鼠,正在巴拿馬中部一處森林,啜飲輕木樹的花蜜。牠是這種花最小的常客,通常會在日落時分前來取食,因為再晚一點,就可能被像蜜熊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從樹上趕走。生態攝影師觀察發現,雨林動物經常會集中在某些植物旁覓食,牠們族群數量不多,卻是雨林生態存續的關鍵物種。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和花豹不期而遇 圖的場景,發生在某一年,Ziegler正想查看在不丹設置的野外相機拍到哪些影像,結果一抬頭就看到一隻花豹,施施然走出林間!不丹擁有未受干擾的自然棲地,海拔從100公尺一路延伸到超過7000公尺,孕育出驚人的野生動物多樣性。這張照片則攝於馬納斯國家公園的低地熱帶森林。 圖/Christian Ziegler攝、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文/彌生喜好生態攝影的人注意了,一年一度的《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盛會展開了!「2025年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今年邁入第9屆,除既有的「人物」、「地方」、「自然」、「青少年」4大組別, 2022年起,更與緯創資通/緯創人文基金會,合作增設年度公益主題「生態環境組」,透過生態環境出任務、生態影像故事工作坊等行動,持續推廣保育觀念。相關賽程詳見活動官網。 本次攝影大賽除邀請多位國內攝影名家擔任評審,亦將邀請德國籍國際生態攝影大師Christian Ziegler擔任評審,Ziegler並將於9月27日頒獎典禮論壇中,傳授拍攝動植物生態的獨門法則。Ziegler是國際保育攝影師聯盟(ILCP)的創始成員,是一位攝影記者兼電影製片人。他的作品曾4度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並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及「歐洲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中多次獲獎;更被北美自然攝影協會評選為2017 年度傑出自然攝影師。Ziegler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熱帶生態學家,長期居住在全球4大洲的熱帶雨林工作,並曾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擔任外展攝影師,是《國家地理》雜誌的固定撰稿人,並在《GEO》等其他雜誌上發表過大量文章,拍攝主題專注於受到威脅的物種和生態系統。以下就來欣賞這位國際生態攝影大師的精采作品吧。大賽網址:https://www.natgeomedia.com/photocontest/生存於白堊紀和侏羅紀的某種恐龍,據說就是長成現今南方鶴鴕的樣子──身高體壯,色彩豐富,頭上有骨盔,可以幫助牠在草叢覓食,但這位夥伴脾氣很不好,誰靠近牠,就立刻攻擊誰。南方鶴鴕棲息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洲昆士蘭。這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高約2公尺,是僅次於駝鳥和鴯鶓的體型第3大鳥類,特別愛吃種子,是重要的種子傳播者。昆士蘭有超過70種原生樹木,包括圖中的大杜英,完全仰賴牠來傳播種子。由於棲地逐漸喪失,南方鶴駝如今衹剩下約1500隻,還經常遭到野狗、野豬傷害及路殺,物種正面臨極嚴酷的挑戰。《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中文版「2025年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即日起開始收件,至7月15日中午截止,本屆賽事全面擴大生態環境出任務,鼓勵青少年免報名費參賽,還新增「手機組」並將聘請專業師資教授手機攝影技巧,及拍攝動植物生態的獨門法則……蝙蝠的隱密世界巴拿馬運河中的巴羅科羅拉多島,有76種熱帶蝙蝠共存。上圖中的牙買加果蝠,正想趁暗夜大快朵頤島上的無花果。而攝影師能拍到這個鏡頭,可說是千載難逢。畢竟,蝙蝠通常要飛行好幾公里,才能循著果香找到成熟的無花果,而蝙蝠抓到無花果後,會飛到安全的地方去吃,遠離可能埋伏於附近的蛇或其他捕食動物。所以想讓蝙蝠飛到架好的相機對準的那顆無花果,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蜂鳥自備花蜜吸管中美洲與南美洲森林中,有數百個西番蓮科的攀爬植物物種,其中許多都和動物有奇妙的關係。下圖這張攝於巴拿馬的照片,一隻體型袖珍、喙長4公分、平均體重僅6.3公克的長尾隱蜂鳥,正在造訪一朵美麗的紅色西番蓮。長尾隱蜂鳥主要食物來源是植物的花蜜,目前族群發展穩定。甜蜜的訪客上圖中一隻中美洲綿毛負鼠,正在巴拿馬中部一處森林,啜飲輕木樹的花蜜。牠是這種花最小的常客,通常會在日落時分前來取食,因為再晚一點,就可能被像蜜熊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從樹上趕走。生態攝影師觀察發現,雨林動物經常會集中在某些植物旁覓食,牠們族群數量不多,卻是雨林生態存續的關鍵物種。追蹤人類近親一隻年幼的倭黑猩猩,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可可洛波里保護區內,好奇地望向攝影師。倭黑猩猩是剛果河以南雨林的特有種,是人類的近親(僅次於黑猩猩),由於盜獵猖獗,如今在原棲地已大量消失,僅餘1萬5000隻。倭黑猩猩很害羞、神祕且極其敏捷,想在野外拍攝到牠的身影,幾乎是不可能的。2021年9月,Ziegler花了6周時間追蹤拍攝倭黑猩猩,發現牠們看起來幾乎就像人類,也像是和平世界的旁觀者。 和花豹不期而遇上圖的場景,發生在某一年,Ziegler正想查看在不丹設置的野外相機拍到哪些影像,結果一抬頭就看到一隻花豹,施施然走出林間!不丹擁有未受干擾的自然棲地,海拔從100公尺一路延伸到超過7000公尺,孕育出驚人的野生動物多樣性。這張照片則攝於馬納斯國家公園的低地熱帶森林。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鳥日子 多采多姿 令人驚歎 新春第一類接觸 觀鳥賞水族 餵食水豚君貓奴注意了 家貓登記納管先植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