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長存】張九齡的風度

文/柏如 |2025.04.29
86觀看次
字級

文/柏如

唐玄宗每訪士,必曰:「風度得如九齡否?」翻譯成白話就是,唐玄宗每次訪求人才,都一定會問:「此人風度是否如同張九齡一樣呢?」唐玄宗非常欣賞張九齡,因此常常以此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

張九齡,乃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因風度翩翩、才華橫溢,而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和喜愛。他自幼聰慧過人,不但勤奮好學且博聞強識,經史子集無不精通,即使在唐朝也是少有的才子風範。

更不要說他的文章大氣磅礴,行文流暢、辭藻華麗,且富有深意,詩歌不僅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這樣的文學造詣,無疑更為他增添幾分儒雅風度。

當張九齡步入仕途後,以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著稱。他尤其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對宮廷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現象,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同時,張九齡也積極為國家舉薦賢能之士,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這些人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開元盛世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面對權貴的壓力和威脅,張九齡從未退縮半步,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總的來說,張九齡的風度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學上的儒雅,又有政治上的擔當和勇氣,同時還具備了舉止上的優雅和從容。

唐玄宗開元年間,張九齡曾因母親病重,特別請假回鄉探視。在歸途中經過梅嶺古道,發現這條往來嶺南與中原的必經之路,因年久失修早已變得崎嶇難行,給南來北往的行旅之人帶來極大不便。

張九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希望重修這條梅嶺古道,他向唐玄宗呈上了開鑿梅嶺古道新路的奏摺,並且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張九齡於是親自擔任開路主管,帶領民眾和軍士,一起不辭勞苦地開始了開鑿工程。

經過一年多的奮戰,梅嶺新路終於開鑿成功了,這條新路不僅改善了南北交通,也促進了嶺南地區的開發,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繁榮發展。當時韶州與虔州兩地的百姓,為了答謝張九齡為民辦實事的功勞,特地送了一把「萬人傘」給他,以彰顯他的品格風度與為國為民的情懷。

另外,張九齡在官場上也展現了政治風骨。

他多次向唐玄宗進諫,揭露安祿山的狼子野心,請求誅殺安祿山,並反對李林甫為相。然而,他的忠言並未被唐玄宗完全採納,後來更因李林甫的讒言而遭罷相,貶為荊州長史。

即使面對這樣的遭遇,張九齡並未怨天尤人,而是依然勤政愛民,深入地方體察民情、關心民瘼,這種從容不迫、淡泊名利的處事風度,也贏得了後人的敬仰與讚美。

張九齡用自己的言行風骨,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君子風度,也成為後世從政者學習的典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