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銷美產品被提高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請財政部延長繳稅期限至六月底(原為五月底止),舒緩人民繳稅壓力;公司法人若因美國關稅而有財務困難,可申請分期繳納。
人民納稅是義務,政府收稅後保民安、做實事,也是義務。當下台灣所處兩岸、國際形勢險巇多變,政府該做的實事有三:端正司法天平、抗拒美國壓榨、緩解台海緊張。
去年初大選後,檢調肅貪被視為打擊政敵和民眾黨;洗錢大亨被稱綠色權貴,判刑三十年定讞,還能撤掉電子監控棄保潛逃。
民進黨張羅大罷免行動,罷綠團體遭查辦偽造連署,領銜人和國民黨幹部同遭搜索、收押、交保,搞得風聲鶴唳;兩大在野黨都遭檢調打擊。罷藍團體同樣的偽造連署,檢方僅丟一句也在查辦,未見下文。
少數法曹藉鐵拳利牙表忠,壞了大多數司法人維護的公正清譽,更令社會不平之氣高漲。司法若只以壓制反對黨派為務,社會裂痕必無從彌合,並授予外部強權從中漁利之機,冤哉枉也的是盡義務的納稅人。
台灣是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列在美國高關稅制衡名單內。台、美官方雖已談判,但盱衡此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貿易秩序的現實,台灣很難苟免。
台灣靠工業化和國際貿易脫貧致富,所求於政府者乃公權力能維護公平競爭,排除不義橫暴,審時度勢務實應變,以保全正當的營生環境。
政府用「脫中入北」應對美國壓榨。脫中是減少投資中國大陸與脫離市場依賴;入北是布局歐盟、東盟,台灣加美國加全球和行銷全世界。
可是去年兩岸貿易總額比台美貿易總額多一千三百餘億美元,台商在大陸生產的印刷電路板世界第一,台商代工美國蘋果手機的最大生產基地也在大陸;台灣傳統市場上的成衣、鞋襪、食藥材、五金用品、電器、燈具等,幾乎都來自大陸,若脫中必波及物價。
入北也大不易,台企投資美國,人事和工務成本都比在東亞和本土高很多,不利全球競爭力;《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並未涵蓋關稅減免,其他歐盟、東亞等經濟體多未與台灣簽貿易協定,北方國家所圖者不外台灣晶片技術、半導體產業鏈,反會削弱台灣優勢。
政府的台、美加非紅供應鏈布局,也保不了台灣安全。美國總統川普對烏克蘭總統說:「你本就不該和一個比你強大二十倍的國家打仗,之後再希望別人給你一些導彈。」台灣面對大陸,差距何止三十倍,等於美國已明示台灣不該挑釁大陸。
形勢比人強,政府該做的實事是理性務實尋求兩岸政治和解,先開放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化解仇恨對立;經貿互助,晶片成熟與先進製程互補,基礎建設如金廈大橋廈門段已開工,金門可以對接。兩岸逢春和平可期,必有利於與美國的關稅談判。
政府和民進黨應遵守去年大選人民做出的選擇,如繼續把抗中情緒灌注到今年的大罷免,想獨攬大權,保位保黨,絕非全民之所願。去年人民投票讓在野黨擁有較多數立委席次,就是希望強化制衡監督,不讓執政者一意孤行。
今世兩大強權都已盯上台灣,若大罷免進行到底,唯請選民就在野黨主張和中安民、抗拒美國關稅壓榨,和執政者主張的脫中入北、抗中保權位間,做理性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