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 編譯/韋士塔 |2025.04.19 語音朗讀 13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科學家培育新品種水稻。圖/新華社水稻是重要糧食作物。圖/美聯社中國大陸岳麓山實驗室致力培育高產量、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種。圖/新華社科學家研究,如何減少水稻的甲烷排放量。圖/新華社 編譯/韋士塔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水稻,與現有的其他品種相比,新品種水稻的甲烷排放量減少70%。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應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水稻種植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水稻是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稻米的總產量則占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然而,水稻的種植對全球甲烷排放的影響不容忽視。根據估算,水稻栽培大約占據全球甲烷排放的12%。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及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一數字預計將進一步上升。因此,解決水稻栽培過程中的甲烷排放問題,對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整體排放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表示,甲烷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的各種厭氧環境中,比如湖底的淤泥、動物的腸道以及淹水的稻田。也因此,水稻的耕作模式將空氣和土壤隔絕開來,創造完美的厭氧環境,同時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機物,也為甲烷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來源;甲烷菌從有機物獲取能量的同時,將其還原為甲烷。為了解決甲烷排放問題,中國大陸等國家已開始推動水稻耕作的新模式,推廣稻田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甲烷生成;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改變傳統的淹水耕作模式。 由於甲烷菌只能存活在持續穩定的厭氧環境中,因此讓稻田土壤定期排乾並暴露於空氣,將顯著減少甲烷排放。這種模式稱為「水稻集約化系統」(SRI),在減少稻田耗水的同時,通過淺灌、間歇性灌溉等方法,為稻田土壤創造通氣條件,從而抑制甲烷菌活動。研究顯示,這種技術可減少22%至64%的甲烷排放,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除此之外,科學家們也鎖定水稻釋放的化合物,找出與甲烷排放相關的特定化學物質。研究團隊指出,水稻排放甲烷的原因之一,是水稻根部會釋放一種稱為延胡索酸(fumarate)的化學物質,導致甲烷排放量增加。研究過程還發現,向水稻周圍的土壤中添加乙醇,可以減少水田的甲烷排放。研究團隊依據這些發現,培育出非基因改造、高產量,且對環境影響較低的水稻品種。新品種水稻的根系分泌物所含的延胡索酸較少,且乙醇含量高。在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期刊的報告中,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已在中國大陸進行測試,發現新品種水稻的甲烷排放量平均減少70%。研究人員表示,新品種水稻將對水稻耕作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人口成長帶來的挑戰時,開發出低甲烷排放、永續的農業生產模式,將能達成提升產量、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 前一篇文章 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 下一篇文章 體積比米粒小 不須使用時可自行溶解 微型心律調節器 靠注射進入人體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2新馬寺大專佛學生活營 學習生活中覺有情2025.11.1303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04球星陳傑憲出書 盼助人跨過低潮2025.11.1305【相守一輩子】 學習向另一半求助2025.11.1306璀璨燈光 映照千年運河2025.11.1307土耳其運輸機墜毀 20軍人罹難2025.11.1308【觀我望己】追日,散策旅程 (下)2025.11.1309健力世錦賽 中華隊再奪3金2025.11.1310習近平會西班牙國王 盼成戰略夥伴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 作者其他文章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