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 編譯/韋士塔 |2025.04.19 語音朗讀 13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科學家培育新品種水稻。圖/新華社水稻是重要糧食作物。圖/美聯社中國大陸岳麓山實驗室致力培育高產量、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種。圖/新華社科學家研究,如何減少水稻的甲烷排放量。圖/新華社 編譯/韋士塔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水稻,與現有的其他品種相比,新品種水稻的甲烷排放量減少70%。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應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水稻種植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水稻是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稻米的總產量則占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然而,水稻的種植對全球甲烷排放的影響不容忽視。根據估算,水稻栽培大約占據全球甲烷排放的12%。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及人口的快速增長,這一數字預計將進一步上升。因此,解決水稻栽培過程中的甲烷排放問題,對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整體排放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表示,甲烷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的各種厭氧環境中,比如湖底的淤泥、動物的腸道以及淹水的稻田。也因此,水稻的耕作模式將空氣和土壤隔絕開來,創造完美的厭氧環境,同時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機物,也為甲烷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來源;甲烷菌從有機物獲取能量的同時,將其還原為甲烷。為了解決甲烷排放問題,中國大陸等國家已開始推動水稻耕作的新模式,推廣稻田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甲烷生成;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改變傳統的淹水耕作模式。 由於甲烷菌只能存活在持續穩定的厭氧環境中,因此讓稻田土壤定期排乾並暴露於空氣,將顯著減少甲烷排放。這種模式稱為「水稻集約化系統」(SRI),在減少稻田耗水的同時,通過淺灌、間歇性灌溉等方法,為稻田土壤創造通氣條件,從而抑制甲烷菌活動。研究顯示,這種技術可減少22%至64%的甲烷排放,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除此之外,科學家們也鎖定水稻釋放的化合物,找出與甲烷排放相關的特定化學物質。研究團隊指出,水稻排放甲烷的原因之一,是水稻根部會釋放一種稱為延胡索酸(fumarate)的化學物質,導致甲烷排放量增加。研究過程還發現,向水稻周圍的土壤中添加乙醇,可以減少水田的甲烷排放。研究團隊依據這些發現,培育出非基因改造、高產量,且對環境影響較低的水稻品種。新品種水稻的根系分泌物所含的延胡索酸較少,且乙醇含量高。在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期刊的報告中,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已在中國大陸進行測試,發現新品種水稻的甲烷排放量平均減少70%。研究人員表示,新品種水稻將對水稻耕作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人口成長帶來的挑戰時,開發出低甲烷排放、永續的農業生產模式,將能達成提升產量、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 前一篇文章 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 下一篇文章 體積比米粒小 不須使用時可自行溶解 微型心律調節器 靠注射進入人體 熱門新聞 01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2【閃文集】羅蘋的情人2025.08.2603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生萬法2025.08.2505南天寺沉浸式體驗 在地宗教教師認識佛教2025.08.2606佛光會區務會議 打造新護國神山2025.08.2507淡江大橋 年底完工2025.08.26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鏡台2025.08.2509苗栗.造橋 炭窯餘煙藏舊夢 百年驛站載鄉情2025.08.2510首屆三好音樂節 融和蔬食永續2025.08.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透過注射方式修復組織 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扁頭泥蜂可按下成長暫停鍵 獲得額外壽命 人類抗老 寄望寄生蜂超能力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探索大腦祕密奎奧辛營養素 助大腦學習可抗癌過程僅需數小時 不留有害微粒 新型塑膠可溶於鹽水 海塑汙染有解 作者其他文章透過注射方式修復組織 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扁頭泥蜂可按下成長暫停鍵 獲得額外壽命 人類抗老 寄望寄生蜂超能力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探索大腦祕密奎奧辛營養素 助大腦學習可抗癌過程僅需數小時 不留有害微粒 新型塑膠可溶於鹽水 海塑汙染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