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比米粒小 不須使用時可自行溶解 微型心律調節器 靠注射進入人體 編譯/韋士塔 |2025.04.26 語音朗讀 1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臟病是主要致命疾病之一。圖/美聯社、法新社心律調節器能幫助心臟保持正常跳動。圖/美聯社、法新社無線心律調節器可避免侵入方式手術的併發症風險。圖/美聯社、法新社新型心律調節器的體積比米粒還小。圖/美聯社、法新社傳統心律調節器須透過手術植入患者體內。圖/美聯社、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心臟醫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開發出一款全球最小的心律調節器,體積比米粒還小,厚度僅有0.1公分,長度為0.35公分。這款裝置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能透過注射方式進入人體,並且在不再需要的情況下可完全溶解;相較於安裝傳統心律調節器時需動用侵入性手術,微型心律調節器可大幅減少患者的不適以及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心臟疾病是主要致命疾病之一,目前全球有數百萬人安裝永久性的心律調節器。永久性人工心律調節器是一種電子裝置,一般植入於胸前皮下肌肉組織上。當心跳太慢產生不適症狀,或有其他特殊治療需要時,人工心律調節器即會傳送出電脈衝以刺激心臟,確保其正常跳動。研究人員表示,傳統的心律調節器需透過手術把電極縫合到心肌上,並且需要使用電線連接到患者胸部的供電裝置。當不再需要使用心律調節器時,醫生或護士會把電線拔除,有可能造成損傷。例如,世界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在2012年不幸過世,原因是他接受進行心臟繞道手術後,醫師為他安裝心律調節器,但之後移除一條電線時不慎造成心臟周邊薄膜出血,導致他死於嚴重的術後併發症。新型的無線心律調節器不僅減少了手術的風險,還能夠降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併發症。這項新技術的出現,是心臟病患者的一大福音。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把最新成果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報告指出,微型心律調節器的主要目標是出生時就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缺陷的兒童。這些幼兒在接受手術後的一周內,需要使用臨時心律調節器,微型裝置則能讓這些幼兒在無需侵入性手術的情況下獲得所需的裝置。此外,這款心律調節器也適用於接受心臟手術的成年人,在術後恢復過程中迅速恢復正常的心跳。主持研發新型心律調節器的羅傑斯(John Rogers)教授表示,這款心律調節器的運作方式相當先進,它與一種柔軟的貼片相連;當貼片檢測到心跳不規則時,會自動發出信號,指示心律調節器進行相應的心臟刺激。這種設計不僅加快了反應速度,並簡化操作過程,讓醫療人員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反應。新型心律調節器使用一種特殊的電池,利用人體內的液體,將化學能轉換為能夠刺激心臟的電脈衝。這種創新的電源系統確保調節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減少對外部電源的依賴。研究團隊指出,這款無線心律調節器帶來「變革性的突破」,初步測試的結果相當理想,包括在小鼠、豬和狗以及人體心臟組織的實驗中,都能有效運作。羅傑斯教授預期,這款裝置將在兩到三年內進入人體試驗階段,未來也有望廣泛使用。 前一篇文章 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 下一篇文章 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巢穴採用天然材料 永續環保 保育築巢人 幫麻雀在城市起厝逾2000年歷史古琴 聲音如蜂蜜般甜美 印度雅茲琴 創新設計重現魅力 作者其他文章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採集約化系統栽培 可降低溫室效應 新品種水稻 甲烷排放減少70%現代農業影響土壤養分 導致人類面臨健康重大挑戰 蔬果營養含量 遠低於70年前巢穴採用天然材料 永續環保 保育築巢人 幫麻雀在城市起厝逾2000年歷史古琴 聲音如蜂蜜般甜美 印度雅茲琴 創新設計重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