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蠟丸如故〉這則故事,出自古籍《耳新》一書,作者是明代的鄭仲夔,字龍如,江西人。該書為筆記小說,雜記瑣事,多及仙鬼因果,〈蠟丸如故〉則是敘述了人與一雙燕子的感人事蹟。
話說金朝時代,有一位安撫使田琢,年輕時就從軍駐守在塞外。在他的居屋處飛來一對燕子築巢,每次有人想捕捉燕子,他就會趕走來人,當起雙燕的護衛,也因此跟燕子結成好友。
有一天燕子飛進屋子,在他身邊呢喃。田琢問道:「秋社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到了,你們準備往南方飛去,今天是來告別的嗎?」燕子啁啾回應著。
田琢吟了一首送別詩,並提筆寫下:「幾年塞外歷崎危,誰道烏衣亦此飛。朝向蘆汀知有意,暮投茅舍重相依。卿憐我處頻迎語,我憶卿時不掩扉。明日西風悲鼓角,卿應先我我何歸?」
寫罷,他將紙張摺好,放進蠟丸裡封起來,用線繫在燕子腳上,看著牠們飛離而去。第二年,田琢任期屆滿便返回了家鄉。
時光匆匆過了八年,田琢奉派為潞州觀察判官。一天,一對燕子飛進了官署的含翠堂內,一隻停在屋簷下,一隻飛至硯台旁的畫屏上。田琢瞧見燕子腳上繫著蠟丸,才發現,原來牠們就是自己昔時贈詩的那一對燕子啊!
田琢的好友龐才卿知道後很是感動,繪了一幅畫並題長詩記述這件事。
李斯義也被感動了,點評道:「在淒苦又荒涼的邊塞,田琢與雙燕似朋友般彼此相依,還題詩贈別,此人鳥之情堪稱佳話。過了八年雙燕忽然飛來相認,腳上的蠟丸如故,真奇事啊!」
鶴子則點評道:「蠟丸詩,有款款情,深深意。秋天時,雙燕作伴還鄉,送別雙燕寄情以詩。田琢駐守邊塞,孤寂飄零,思念親人正自惆悵時,有燕為伴。此詩委婉周到地全表達了出來。」
另有詩讚曰:「等是楊花不住身,蠟丸珍重八回春。似曾相識來雙燕,還覓緘詩贈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