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今年三月,國際佛光會於台北小巨蛋舉辦「佛光山二○二五年禪淨共修獻燈祈福法會」,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師生也一起前往共襄盛舉!
禪淨共修乃五代時期永明延壽禪師所倡導,如《四料簡》所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說:「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那如何學禪?如何修淨?
星雲大師於《禪門語錄》〈禪者的生活修持〉中說道:「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修『淨』,首須修恭敬,對人恭敬才有淨土。人間佛教不離禪淨,慚愧自己,恭敬他人,自他才能交集,佛道才堪成就。」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以佛經來說:我們身處在世間,每一個人都會犯錯,每一個人都有罪業。然佛教不怕人犯錯,只怕有錯不改,如果犯了錯而能生起慚愧懺悔的心,那就是得救之道,也是實踐佛法的重點!
佛陀說:世間上有兩種白法可以救我們:一是慚,二是愧。《佛遺教經》也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又說:「有愧之人,則有善法!」那我們要慚愧什麼?
一、慚愧自己有所不知:我們要慚愧自己所知有限,不能像佛陀一樣正遍知。
二、慚愧自己有所不能:慚愧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像佛陀一樣能斷盡一切煩惱,度一切眾生。
三、慚愧自己有所不淨:慚愧自己內心還不清淨,煩惱還一大堆。
我們要慚愧自己與佛陀同為凡夫,然佛陀現在已成佛了,而我們還在輪迴生死;我們更要慚愧自己發心不夠,知道慚愧進而發心,就會有力量!
另外,大師說:修「淨」,首須修恭敬,對人恭敬才有淨土。的確,佛法在恭敬中求,所謂「滿遭損,謙受益」「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例如佛光山早期的淨土洞窟,前門建得很低,大師的用意是:懂得低頭恭敬的人,才能進入淨土之門!如大師所言:「人生要低頭,接觸到宗教要謙卑,接觸到佛陀、聖賢,應該要合掌、低頭。」又說:「如果你在無理、無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頭,那麼在真理面前還不能信受奉行嗎?」
《菜根譚》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易經》也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意思為:道德高尚的人,多以謙卑的態度修養自己。人間佛教不離禪淨共修,要慚愧自己,恭敬他人,自他才能交集,佛道才堪成就。願與大眾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