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齣元明經典名「記」 南北崑同台對決

郭士榛 |2008.07.21
81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蘭庭崑劇團即將於八月八日至十日,在台北新舞臺推出「蘭庭六記—百變崑生經典折子戲選粹」。從崑曲六大名劇中,精選十個經典代表折子,劇目多齣從未在台灣演出過,南崑和北崑對決PK的演法更是全球首見,連北京、南京戲迷都準備包機來台看戲。

「蘭庭六記」為戲曲專家貢敏特別命名,指的是「紅梨記」、「繡襦記」、「白兔記」、「連環記」、「獅吼記」及「還魂記」六齣元明經典名「記」。而台北推出的是以「小生」行當為主的折子。「蘭庭六記」邀請旅美知名崑生溫宇航擔綱主演。蘭庭崑劇團團長王志萍表示,溫宇航將演出本工戲「白兔記」裡的「出獵回獵」外,更有難得一見的北派「拾畫」與南派「叫畫」,及「還魂記」南、北派大會串的對照演出。溫宇航一人同時表演涵蓋「巾生」、「雉尾生」、「娃娃生」、「窮生」等不同崑生表演類型的演出。

其中難得一見由溫宇航一人飾演的北派「拾畫」與南派「叫畫」對決。溫宇航指出,民國初年時,崑壇曾有「南俞北白」的美稱,南俞指的是崑劇大師「俞振飛」,北白則是北派大師「白雲生」。溫宇航出身北崑,通曉許多北派劇目。但當他至美國後,讓他不受各崑團限制的向許多老師習藝,近年即拜上崑岳美緹老習藝。溫宇航表示,此次推出的北派「拾畫」、南派「叫畫」,其中展現兩派各自的特色,北派是以樸實又生活化的角度展現戲中的情境,表現風格大方,舞蹈動作講求線條流暢感;而南派唱腔婉轉,動作表現細膩,藝術性多。

崑劇表演藝術精緻細膩,溫宇航指出,僅僅小生一個行當就分成「巾生」即弱冠書生、「官生」即冠生,指有功名的各級官員、「窮生」就是落魄書生,「雉尾生」是指盔帽帶雉尾的青年將領或將門之子四種家門。這次溫宇航演出,並不侷限「巾生」的表演。此次另一齣「白兔記」中「出獵回獵」的咬臍郎,雖然是英姿小將,但畢竟十六歲還像個孩子,所以無論身形或音調都跳躍、輕快,整體的塑造,則融有娃娃生演法於內。

浙崑一級演員張世錚還將跨刀飆戲,表演膾炙人口的「繡襦記」打子與「還魂記」的硬拷。「打子」一折溫宇航說齣難忘的戲,因為自己十二歲時第一次在北京公演時即是演出此折,當天正是兒童節,沒想到二十五年後在八月八日父親節又演此戲。

至於「還魂記」中的「硬拷」一折對張世錚來說深具意義,他提及,此劇是他老師崑曲前輩周傳瑛離世前,在病榻上傳給巾生演員汪世瑜和他的最後一齣戲。不同於全本演出時對於此齣的刪減,此次將恢復許多精彩的部份,觀眾可以看到另一種「岳丈看女婿,越看越不順眼」的「嚴父」形象。蘭庭崑劇團八至十日在台北新舞臺推出的「蘭庭六記—百變崑生經典折子戲選粹」,詳情請上網 http://blog.yam.com/user/lanting查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