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李春與他的 趙州橋

文/余遠炫 |2025.04.07
99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談到中國科技發展時,對中國的石拱橋設計讚不絕口,認為是超越歐洲至少一千兩百年的偉大科技。

李約瑟談到的石拱橋是矗立在河北趙縣,長約五十公尺、寬約九公尺的拱橋,隋朝大業元年(六○五)由工匠李春設計,宛如一道彩虹橫跨河的兩岸,至今已超過一千四百年。

華北地區百姓說,華北有四寶:「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滄州的鐵獅子與正定的青銅菩薩是出色的工藝品,定州浮屠寶塔與趙州橋則是拔萃的建築設計。

趙州橋初建時,人們習慣稱它為「大石橋」,以區別附近另一座石橋。李春用了一千多塊石頭,最重的甚至有一公噸左右,解決了洨河兩岸交通問題,也方便水上行舟。

《趙州志》稱趙州橋「奇巧固護,甲於天下」;唐朝張嘉貞的《安濟橋銘》中則謂其「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趙州橋的工藝技術在當時領先全世界,歐洲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出現拱橋設計。

屹立千年的趙州橋,歷經至少八次規模較大的地震與多次的水災,依然完好如初。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間,因為載著薪柴的船隻停泊在橋下,不慎發生火警,導致橋梁兩端受損;萬曆年間,才終於將受損的部分修復,重現趙州橋的樣貌。

河北民眾則給了趙州橋一個可愛的傳說故事。

傳說,趙州橋是工匠師祖魯班所建造的,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了測試橋梁的承受力,就請柴王爺(後周世宗柴榮)推著載有五座山的車子從橋上走過,自己則騎著驢子走在橋上。魯班為了保護橋梁,運用神力托住了趙州橋,才保橋梁安好無恙,而張果老因與魯班打賭輸了,照約定從此以後倒著騎驢。

就像前文所述,趙州橋的建造者是隋朝工匠李春,而非春秋戰國時代的巧匠魯班。

李春是河北省邢台臨城人,生平事蹟史書記載的並不多,直到民國時期的建築大師梁思成(梁啟超之子、林徽因夫婿)撰寫論文介紹趙州橋的工藝與美學,才受到國際重視;加上李約瑟博士的盛讚,讓趙州橋成為中華科技史上一道耀眼的光芒,也見證了隋代工藝的成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