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奭
年少時,家境清寒且居住離街區甚遠的村落,很難接觸書報雜誌,父親櫃子裡的《西遊記》與《封神榜》,陪我度過物質生活貧瘠的歲月,閱讀的樂趣亦豐富了童年,也因此養成了我喜歡買書、看書與藏書的習慣。
那個年代,書局少,出版社也不多,偶爾到街區溜達,會遇見小發財車載著書定點兜售。當時著作權法尚未實施,一眼望去盡是曾熱銷或至今仍常銷的盜版書,有世界名著、古典文學與當代作家文學選集等,售價約正版書三分之一,我每每在書堆淘金,把整個月零用錢一次就花光了。
如今,閱讀方式多元,坊間書局愈來愈少,但我依然喜歡逛書局翻書,試讀幾句或一、兩段,適合的立即將它帶回家。喜歡的書如未能當場銀貨兩訖,常有失落感,於是,逛書局甚少空手而歸,深怕錯過了,明天就買不到似的。尤其是回頭書的書展或路過二手書店,只要書的紙張沒出現泛黃斑點且價格能接受,總會帶走一大落書。
因為我有閱讀的壞習慣,喜歡用紅筆畫線或筆記,圖書館那些不能畫線的書,很少接觸。當網路上能買到二手書後,常一頭栽進去,在新上架且適合我閱讀的書堆中狩獵,也經常在網路書店,從五折以下或一本四十五元二手書中挑選,於是,家中的書又增多了。每次買一堆書回家,經常會在驚訝中隨意念上兩句的母親,久而久之也見怪不怪了。
書多了,原先書櫥已無法容納,只得找木工師傅在書房釘了一排比人還高,伸手可以搆得到的書架,把所有書擱進書架後,遠遠望去宛如一面書牆,也因為有了這面書牆,買書的「症頭」再次復發,沒多久,又挪不出空隙可以塞進新買的書,再添一面書牆的念頭在心裡蠢動,有一天,在書房踱步,丈量還有多少面積可以當書牆時,母親悄悄推門走了進來,看到那扇書牆與書牆旁疊得很高的書,突然皺緊眉頭說:「我們家的錢,如果像你的書那麼多的話,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