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壁畫 視障生看見家鄉故事

 |2025.04.02
338觀看次
字級
壁畫展現拉賈斯坦邦的藍陶、地毯與班德赫傑等手工藝品。圖/取自St+art
藝術能讓人表達出無法用其他方式表達的情感。圖/取自St+art
Asian Paints和St+art共同發起的Sparsh計畫,希望將包容性帶入藝術領域。 圖/取自St+art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齋浦爾(Jaipur),一群視障學生站在牆前,雙手輕撫色彩斑斕的壁畫,臉上流露出專注與好奇。他們看不見畫作的顏色與線條,但透過指尖,正觸摸著藝術的溫度與文化紋理。這項名為「Sparsh」的計畫,正透過特殊塗料與觸感設計,打破視覺限制,讓藝術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感官體驗。

「Sparsh」在印地語中意為「觸碰」,是由亞洲塗料公司(Asian Paints)與St+art印度基金會共同發起,選定齋浦爾的Netraheen Kalyan Sangh學院作為試點,將原本平凡的祈禱大廳與校園牆面轉變為能「摸」的畫布。

「Sparsh」計畫團隊特別選用具有紋理感的塗料,創造立體浮雕效果,讓視障學生能使用觸覺感受畫面內容,從拉賈斯坦邦的工藝圖騰到海倫凱勒的故事,透過手掌「看見」豐富文化。

這場藝術革命的靈感,來自疫情期間策展人安布羅吉(Giulia Ambrogi)對藝術包容性的反思。她說:「我們開始把藝術帶進最需要希望的地方。當我們看見,視障學生在牆前用手探索故事的神情,才真正理解,何謂『藝術為每一個人存在』。」

用手欣賞壁畫  見證藝術包容性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體驗自身國家的文化,Sparsh的壁畫設計融入拉賈斯坦邦的傳統工藝,例如:班德赫傑(bandhej)染布、藍陶、地毯圖紋,並加入點字文字解說,讓孩童邊觸摸,邊「閱讀」故事。

將「包容性」引入藝術領域,並不易。安布羅吉說:「這是因為,有很多東西,我們認為很正常,但視障者卻無法接觸。但這正是紋理發揮作用的地方。」

除了室內壁畫,校園外牆也打造大型互動藝術,學生可用手指感受圖紋流動。室內空間則設置迷你展館,展示學生在參與計畫期間創作的觸感畫作,並附上點字說明手冊,連結感官與學習。

兼具美學與同理  改變成人視野

參與Sparsh計畫的孩子紛紛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壁畫。許多人說,透過觸摸,認識更多關於家鄉文化的故事,也更有自信去表達感受。這些看似簡單的創作,卻在學生心中種下深深的感動與歸屬感。

亞洲塗料執行長辛格(Amit Syngle)說:「Sparsh不只是美學計畫,更是一種同理心的延伸。我們希望讓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否看得見,都能夠透過觸感擁有想像、創造與感動的自由。」

這場牽動感官與心靈的藝術實驗,也改變參與成人的視野。策展人安布羅吉說:「這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教育的定義。我們以為視障者看不見,但他們比誰都更懂得用心體會。」透過Sparsh,一道道曾阻擋視障孩童的牆,如今,卻成為連結世界的窗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