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壁畫 視障生看見家鄉故事 |2025.04.02 語音朗讀 4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壁畫展現拉賈斯坦邦的藍陶、地毯與班德赫傑等手工藝品。圖/取自St+art藝術能讓人表達出無法用其他方式表達的情感。圖/取自St+artAsian Paints和St+art共同發起的Sparsh計畫,希望將包容性帶入藝術領域。 圖/取自St+art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齋浦爾(Jaipur),一群視障學生站在牆前,雙手輕撫色彩斑斕的壁畫,臉上流露出專注與好奇。他們看不見畫作的顏色與線條,但透過指尖,正觸摸著藝術的溫度與文化紋理。這項名為「Sparsh」的計畫,正透過特殊塗料與觸感設計,打破視覺限制,讓藝術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感官體驗。「Sparsh」在印地語中意為「觸碰」,是由亞洲塗料公司(Asian Paints)與St+art印度基金會共同發起,選定齋浦爾的Netraheen Kalyan Sangh學院作為試點,將原本平凡的祈禱大廳與校園牆面轉變為能「摸」的畫布。「Sparsh」計畫團隊特別選用具有紋理感的塗料,創造立體浮雕效果,讓視障學生能使用觸覺感受畫面內容,從拉賈斯坦邦的工藝圖騰到海倫凱勒的故事,透過手掌「看見」豐富文化。這場藝術革命的靈感,來自疫情期間策展人安布羅吉(Giulia Ambrogi)對藝術包容性的反思。她說:「我們開始把藝術帶進最需要希望的地方。當我們看見,視障學生在牆前用手探索故事的神情,才真正理解,何謂『藝術為每一個人存在』。」用手欣賞壁畫 見證藝術包容性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體驗自身國家的文化,Sparsh的壁畫設計融入拉賈斯坦邦的傳統工藝,例如:班德赫傑(bandhej)染布、藍陶、地毯圖紋,並加入點字文字解說,讓孩童邊觸摸,邊「閱讀」故事。將「包容性」引入藝術領域,並不易。安布羅吉說:「這是因為,有很多東西,我們認為很正常,但視障者卻無法接觸。但這正是紋理發揮作用的地方。」除了室內壁畫,校園外牆也打造大型互動藝術,學生可用手指感受圖紋流動。室內空間則設置迷你展館,展示學生在參與計畫期間創作的觸感畫作,並附上點字說明手冊,連結感官與學習。兼具美學與同理 改變成人視野參與Sparsh計畫的孩子紛紛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壁畫。許多人說,透過觸摸,認識更多關於家鄉文化的故事,也更有自信去表達感受。這些看似簡單的創作,卻在學生心中種下深深的感動與歸屬感。亞洲塗料執行長辛格(Amit Syngle)說:「Sparsh不只是美學計畫,更是一種同理心的延伸。我們希望讓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否看得見,都能夠透過觸感擁有想像、創造與感動的自由。」這場牽動感官與心靈的藝術實驗,也改變參與成人的視野。策展人安布羅吉說:「這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教育的定義。我們以為視障者看不見,但他們比誰都更懂得用心體會。」透過Sparsh,一道道曾阻擋視障孩童的牆,如今,卻成為連結世界的窗口。 前一篇文章 對等關稅 川普:將對「所有國家」實施 下一篇文章 美國貿易報告 點名台灣對美規汽車設障礙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8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