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你與我】科技無法取代的 文/高愛倫 |2025.03.31 語音朗讀 4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劉振祥善用科技輔助創作。圖/高愛倫圖/高愛倫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他是侯孝賢導演《戀戀風塵》劇照師,他是「雲門舞集」與舞台劇團的御用劇照攝影師,他是潘靖老師《太極螺旋13式》書封劇照掌舵者,在這種種已知印象裡,曾以為劉振祥的作品只聚焦人物。參觀攝影藝術博覽會最後一天場次,不但驚見劉振祥展品全是非人物的人文系列,而且喜遇老師在現場,我賺到二十分鐘機會跟老師喋喋不休,尤其想理解:在數位化技術層面喧賓奪主的當代,攝影藝術抽絲剝繭呈現精髓的能力不再重要或顯得薄弱?劉振祥因材施教,反問我:「AI人工智慧可以進行任何類型的文字創作,但是,作家還是存在呀!甚至被迫成長,因為每個行業都會看到一個事實:運用技術達到文與藝的突破,仍在於腦藝和創意的優先存在。」2012稻浪,2018散場、松煙池上、曲橋,2020秋成,2022春雨池上、幾何池上、田間明鏡,2024剪影森林,這些攝影作品,遠距離看,像是一幅畫;近距離看,像一幅刺繡,這些相片的原始瞬間,不再只是仰賴暗房調整導入影像輸出,而是在必要時經過後置處理,才能完整闡述鏡頭下的意念。要達到既定風格,其實必須具備對三十多種噴墨紙、相片、畫布的了解與研究,然後再篩選不同媒材的特性與表達張力,這些嘗試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如果少了失敗與瓶頸,也許,每一個大師的現在與未來,也不容易脫胎換骨有所不同。劉振祥偶爾會運用不同的科技,輔助相片的意境,但這不是視效欺騙,而是以剪接、重複、錯位,把腦海裡抽象的姿態、把肌肉骨骼做不到的儀態,都盡可能具象化,這樣的過程相當於深化創作。「當然,這樣結合技術藝術的意圖,絕不該引用在新聞或紀實的影像傳遞上。」數位相機的發明,對喜歡攝影的人而言,除了節省底片成本,其他相關器材沒有一樣不是更加昂貴。後端相機數位儲存硬碟、舊底片與大型作品的恆溫恆溼倉庫儲存,都是厚重成本,以劉振祥大師級地位言之,在攝影博覽會一張作品以五萬元起價,其實也只是均攤長期以來不停止衍生的費用。空拍機對所有攝影師,都是一個美好的科技禮物。劉振祥很喜歡用空拍機搜尋攝影縱寬深角度。「當我們對平視與仰角都感到滿意時,空拍的鳥瞰與遼闊,將會是更大的驚奇,廣角的視野通常都會產生極大的加分作用。」對攝影有強烈偏愛的新手,如果志在隨手拍,劉振祥笑說手機就夠聰明與實用,但是如果想進階專業,捕捉的速度與感覺的濃度要時時合而為一,同時要多參展,讓自己的作品有被看見、被討論、被喜歡的機會。 前一篇文章 【為母心情】 樂在育嬰 下一篇文章 【人際互動】 一碗熱湯可以送到的距離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在家戒會 海內外戒子行佛2025.10.2702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能轉境2025.10.2703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4【小土豆日記】泡麵來襲2025.10.2705跆拳世錦賽 18歲劉侑芸奪金2025.10.2706台北動物園壁畫 展現野性生命力2025.10.2707【台灣媽媽在荷蘭】網路世界 不能有話就說2025.10.2708巨型卡通登維港2025.10.2709中美談妥 貿易協議框架2025.10.2710星光水岸樂園 親子暢快消暑2025.10.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快門】鄉愁起點 【經驗分享】苦行朝勝 不減遊興 【生活快門】打開書 開扇窗【我的母親】開喜婆婆在我家【生活快門】大肚解煩憂【親子關係】你,敲門了嗎? 作者其他文章【故事你與我】她們&我們【故事你與我】賢妻良母【何處不交朋友】另一種解方【何處不交朋友】 友情的濃度【何處不交朋友】 女王談女性【故事你與我】甲上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