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蕙蘭
昨天收到好友送來二孫女的彌月蛋糕,真心祝福這個早產的可愛小女娃,健康快樂的長大。
曾在騎樓下遇見懷孕的好友媳婦,就恭喜她又要當媽媽了,但卻不得不想起她前一胎驚心動魄的早產史。當時好友跟我說,因為媳婦的身材嬌小、腹腔較短,所以懷孕三十周時已行動不便,以她的身體狀況,可能無法支撐胎兒到足月,於是聽從醫囑請長假在家安胎少動,隨時待產。
不出所料,三十六周時羊水就破了(正常孕程為四十周),胎兒迫不及待要來到這個世界。還好現代醫療科技進步,剖腹取出只有約一千七百公克的嬰兒,在保溫箱待了三至四周後,終於長到約二千三百公克才出院。時間過得很快,小娃兒已自公立托兒所畢業,即將就讀抽中的公立幼兒園。
好友媳婦囿於先天的因素,懷孕生產過程辛苦,且她已預知生第二胎也會經歷跟前胎一樣的波折,連婆婆都心疼她,不建議她再生,但她還有勇氣再接再厲,跟時下一般不婚不生或只婚不生的雙薪男女不一樣。原來她是獨生女,自幼就渴望有兄弟姐妹;老公又是獨子,所以即使懷孕生產並兼顧工作,對她來說比一般婦女艱辛許多,她還是很篤定地要替大女兒生個弟弟或妹妹,如今心想事成,真心恭喜她。
近日,看到這位正在休育嬰假的雙寶媽媽,在臉書分享一張三歲小姐姐愛憐地輕撫新生妹妹的照片,並寫下:「不求回報,只要聽到孩子說聲『最喜歡媽媽』就足夠了,而且好想大唱張惠妹的歌曲〈姐妹〉。」我很能感受到她跟女兒間的甜蜜,也希望這充滿歡樂跟愛的畫面,能散播給更多適婚適生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