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集團,日前以二百二十八億美元出售全球四十三個港口業務給以美國貝萊德集團為主的財團,引起中國大陸當局愈來愈強烈的關注。外電報導,李嘉誠出售港口的計畫仍如期進行,可能在四月二日前簽署協議。港媒則稱,這筆交易已經暫緩。
長和出售的四十三個港口,占了中國在全球五十個國家使用的九十個港口的一半,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以及一帶一路與歐洲連結的重要港口在內,如果交易完成,中國全球航運的影響力勢必大打折扣。香港《大公報》四度發文批評,要求「停止交割,切勿打錯算盤、因小失大」。
長和出售港口股權的消息最早於本月初見報,接著兩周北京都沒有反應,這段時間實際上是美方財團與長和之間的商對商交易談判階段。然而,涉及如此龐大資金規模和潛在安全問題的重大交易,中國官方不可能不過問。
《華爾街日報》上周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稱,北京當局對香港長和集團出售四十三個港口業務感到憤怒,原因之一是長和未事先徵求北京批准。有消息指,李家在決定出售給貝萊德前一天,才將此事告知港澳辦的一位低階官員,要這位官員轉達上峰,讓北京來不及阻止。習近平原計畫將巴拿馬港口問題作為與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結果卻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彭博社報導,中國官方已開始調查這筆交易;此前,中國曾成功終止至少三項類似的國際併購,市場也在關注港府會否動用「港版國安法」力阻這項交易。
李嘉誠素有「超人」之稱,以他的精明,不可能不去設想此舉的風險,這次為何有如此「出格」的做法,推測原因如下:
首先,長和是私人資產,四十三個港口的經營權也是私人資產,並非國家所有。私人資產有權自主判斷何時買賣的最佳利益,這是國際社會接受的通例。
其次,截至二○二四年六月,長和一半的收入來自歐洲地區,香港和中國僅占百分之七和百分之五,這可能就是李嘉誠敢於「先斬後奏」的底氣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還牽涉到美中關係與中國經濟。在美中關係部分,美國總統川普強烈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管理權,中方如強行阻撓長和與貝萊德的交易,極可能激怒美方,這對北京極力想避免與美爆發全面貿易戰,十分不利。
再者,長和總部位於香港,香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施行後雖已日趨內地化,畢竟還要維持一國兩制對外開放的門面。加上中國當局為了挽救經濟,今年兩會前夕還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對外釋出要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的訊號。如果這時候卻阻撓長和的合法交易,肯定讓民企與外資產生信心危機,從而打消了擴大投資或進入中國市場的念頭。
目前,各方最關注的是交易會否完成。中國雖沒有阻止交易的法理依據,但仍可能在期間與美進行談判,最後交易恐怕得由川習兩大老闆拍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