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言論自由豈可壓縮

 |2025.03.30
365觀看次
字級

社論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等七十五位學者二十六日提出聲明,指出總統賴清德就任後不斷用民粹主義凝聚支持者向心力,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快速遭到壓縮,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已降臨台灣上空,並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同時舉陸配「亞亞」(劉振亞)為例,擔心將政治緊縮,對中國大陸妖魔化。這份聲明引起熱烈議論,餘波蕩漾。

聲明指出,不斷妖魔化大陸、以戴紅帽子方式打壓不同意見,進一步激化台灣社會對立,以民粹主義凝聚支持主權;以行政命令要求三位陸配離境,是濫用行政裁量的做法,完全違背政府保護人權的民主法治精神。聲明呼籲,民進黨政府應懸崖勒馬,不要為短期政黨利益再做出危害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的事,並要求政府遵循憲政體制「依法而治」,立即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改善兩岸關係,維持和平安定環境,確保台灣人民能夠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安居樂業,共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帶來的繁榮成果。

針對這些學者的批評,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否定立場,她強調尊重也捍衛不同主張者的言論自由,惟鼓吹對台發動侵略戰爭、仇恨與強暴犯行,已經觸犯聯合國公約,抵觸言論自由的紅線。也是學者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同樣表示不同意立場,他強調生活在團體中,就必需要有某程度的限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意見,這也是言論自由的表現。

針對總統府指大陸配偶劉振亞發表武統言論涉及鼓吹戰爭,其實是誇大其事,因為劉振亞並未有一言主張武統,而是有關單位依據「前後脈絡」與「社會通見」得出的論斷,據此做出限時離境的裁決,似有過當。至於指她鼓吹戰爭,也是欲加之罪。

所謂「鼓吹戰爭」的「鼓吹」應是積極地大規模宣揚,達到足以威脅或導致侵略行為或破壞和平的程度。劉振亞不過是網路的自媒體經營者,她單純的言論、期望、預測,實在沒理由扣上鼓吹戰爭的罪名。畢竟,言論與從事武力侵略的「行動」是兩碼子事。如果劉振亞有能耐指揮、引導中共武力侵犯台灣,或以非法方式滲透侵略,才應依法制裁。

據大法官釋字四四五號解釋,限制言論必須基於「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如法律要禁止,須是該言論直接在內容上倡議「立即武統之行動」,且客觀上也有著導致「立即武統之行動」的可能。法律學者廖元豪指出政府不能僅以某言論在「不確定的未來」,可能造成危害,就將其禁止。

言論自由是台灣民主的重要資產。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從鄭南榕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而自焚,到刑法一百條修正,都是在爭取「無暴力行動的單純政治言論應受保障」。《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是全面性的,不能只保障當權執政者喜愛的思想、言論,卻鎮壓其不喜歡的異議,否則言論自由就空洞不實。

民主台灣與專制政權的差異,就在於台灣能保障任何令人無法苟同甚至令人憎恨的言論,只要它不明顯違背法律。執政者及民眾可以批評任何不符己意的言論,但不該隨意動用公權力制裁單純的言論。人人享有不因嘴砲入罪的自由,值得朝野共同珍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