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佛」字,帶有「人貫三界」之意象。(電子書法)
圖/赫連擁
文/赫連擁
西夏字「佛」,帶有一個類似於漢字「丰」的偏旁。初次接觸,即讓筆者心中假設,當初西夏領導人與造字師設計佛字,之所以用此偏旁,有沒有可能是借了漢字的「丰」之音而得到的靈感?因為「丰」與「佛」押韻。
西夏在四年之內完成五千八九百字的設計歷程中,筆者傾向於假設「佛」字屬早期造字,借鑑漢字「六書」章法的痕跡會明顯許多。至於為何有此論點,則是源於這個字屬於「當務之急」,既代表了西夏的國教,佛經出版到處都要用到,而且是立刻、必須,因此擺在優先設計的日程表中,較合乎邏輯和現實考量。
《簡明夏漢字典》引用西夏文辭典《文海》對「佛」的註解:「人貫三界;佛者,梵語也,番語覺之謂,教化有識者是也。」而西夏文的「佛」字,左邊是乍看像漢文「女」字的部首,代表的意思是「人」;另一邊,則是把漢字的「三」貫穿成「丰」,還真是非常一目瞭然的「貫三界」。
也許,這麼解釋只是筆者的一廂情願,然而從一個漢人的角度來品味,有「丰」的佛,確實淵博而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