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陳韋哲
從孤兒到被寺廟收養,從牛背上學寫字到逃離寺廟,再從戲班到自學成功出版詩集,這段過程雖然充滿了傳奇性,但真正讓後世注意到他的,是他浸淫多年後出版的《茶經》一書。
《茶經》全書分成十篇,內容詳盡的介紹了茶的起源、製作方法、沖泡技巧,以及不同產區的茶葉特性等。陸羽認為,喝茶不僅僅是一種解渴的行為,更是一種藝術。他甚至詳細記錄了對水的講究,例如水溫應該控制在「沸而未騰」之間,並指出山泉水是泡茶的最佳選擇等等。以現代的觀點來說,不管是沖泡茶或者咖啡,水的溫度、軟硬度還有當中所含的礦物質,都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茶跟咖啡的萃取效率,以及能夠萃取出什麼樣的化學物質。
陸羽當時雖然沒有我們現代的科學觀念與數據,但他憑藉著對茶葉各種基礎知識的認識與系統化的歸納,居然能夠整理出即便到了現代仍然具有非常多參考價值的內容,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他能穿越到現代,一定也會是名優秀的特級評茶師!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茶的專業知識以外,陸羽在書中還強調了喝茶的環境與氛圍。這些看似細微的講究,卻為後來的品茶文化奠定了基礎,影響相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