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從舊車站到文化園區:台中驛的華麗蛻變

文/瑞奇 |2025.03.10
461觀看次
字級
第二代台中車站。圖/瑞奇
光華號,俗稱白鐵仔。圖/瑞奇

文/瑞奇

承載著百年時代印記的台中火車站,位於台中市的心臟地帶,經過巧妙的規畫與重建,現在已經轉型為「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充滿文化氛圍與現代生活感,成為遊客了解台中文化與歷史的景點之一。

台中車站歷史悠久,始建於一九○五年,歷經數次大規模擴建。如今的第二代車站,以其獨特的古典建築風格,白色洗石子環帶圍繞紅磚面、赤練瓦磚造建築與洋式木構造銅板瓦屋頂,吸引了無數目光。這座建築不僅是國定古蹟,也是台中市的文化象徵之一,走在舊軌月台,彷彿能感受到穿越百年的時光流動,老台中人的回憶在這裡悄然綻放。

除了車站建築本身,園區內還有一個展示鐵道發展歷史的區域,展出多款經典列車,如「光華號」及「自強號」等,這些列車在過去的時代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見證了台灣鐵道發展的歷程。

一九六六年,以光華號之名加入鐵道運輸的DR2715與DR2720車廂,為日本「東急車輛製造」所造,俗稱「白鐵仔」,曾經是台灣最快的陸上交通工具。另一部R100型柴電機車,為一九六九年自美國鐵路機車製造廠商之一的 EMD(Electro-Motive Diesel,曾為通用汽車子公司)所引進,做為莒光號的標準牽引機車。

一九七八年,西部幹線電氣化第一期完工後,有著「英國貴婦」美名的英國製EMU100型自強號,由英國鐵路工程公司及英國通用電氣公司基於「英國鐵路二型客車」設計並製造。投入營運後,便打破了白鐵仔所創下的台灣最快陸上交通工具紀錄。

這座文化園區的魅力,尚不止於此。園區的「保溫計畫」,旨在保護與再生台中車站的歷史價值,讓更多人能夠親身感受這段百年歷史的精神與面貌。第二代車站的古老外觀與嶄新的現代設施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完美展示了台中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變遷。

此外,舊軌月台和舊軌小舞台,也成為當地文化活動的熱點,經常舉行街頭藝人表演和市集活動,讓車站充滿了活力。站在這裡,你不僅能感受到鐵道的歷史氣息,還能品味當地居民和遊客之間的文化交流。無論是歷史迷、鐵道愛好者,還是單純來台中遊玩的旅客,都能提供一次豐富而有趣的體驗。

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不僅是台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了解、體驗台中不可錯過的場所。人們來到這裡,一同穿越時光,見證台中從過去到未來的變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