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連擁
兩個兒子都愛玩網遊,我在他們小時候即約法三章,吃飯時間一到絕對必須停手,而他們也很少不遵守約定。
大兒子十七歲時,忽然有一天,呼喚多次不見出來吃飯,走近他房門口,更頻頻傳出對話聲。我敲了房門,兒子探出頭來一臉嚴肅地對我低語:「媽媽,瑞里的朋友在線上聊天室裡鬧著要自殺,我們正在想辦法勸他……瑞里私訊我,因為一直聯絡不上,他必須編個理由暫時下線,去通知朋友的母親。我已約定跟瑞里和他朋友一起組隊玩遊戲,在等待瑞里上線以及湊齊同伴之前,我必須繼續跟他聊天,轉移注意力……」這可是特殊情況,立刻通融他把晚飯端進房裡吃,並囑咐有事就私訊我跟弟弟。
瑞里是兒子自小學一年級就認識的「鐵哥兒們」,初中二年級時,因任政府公職的父親被外派,全家搬去厄瓜多住了五年。兒子跟瑞里在這段期間仍保持聯繫,也經常互約到喜歡的線上遊戲網站碰頭,一邊打團戰一邊聊天,分享生活近況。
也因為線上團戰不時需要拉足隊友人數才可開打,兒子與瑞里又把各自的朋友拉來組隊,那個揚言很想自殺的孩子,就是瑞里在厄瓜多美國學校的同班同學。因為知道這位同學家庭環境複雜,且他曾因自殘傾向,確診患上憂鬱症並接受治療中,於是不敢把他有意輕生的言語或任何暗示,當作玩笑。
費了番功夫,兒子總算透過私訊,找來兩名隊友加入,大家以「車輪戰」進行「言語輔導」,心照不宣地聊天,終於等到瑞里確認通知到那孩子的母親。
他們花了四十五分鐘打贏了一場對戰,先前想不開的孩子,忙著在虛擬遊戲中救死扶傷,情緒與狀態似乎在一群網友的陪伴下有所轉移;而孩子的母親,也馬上趕回家,進門見孩子專注遊戲中,並未做傻事,大大鬆了口氣。
除去打團戰的遊戲時間,那晚兒子陪那孩子聊了整整兩個鐘頭,尤其有段兩人在線等待夥伴的時間,兒子連廁所都不敢去,深怕這可能不到半分鐘的離開,網線的另一端會出現任何變數和意外。他成熟縝密的應變能力得到我的喝采。兒子還說,網路上其實有不少這樣的人,遇到時通常視情況義務陪伴。這份「義氣」亦讓我十分激賞。
問兒子打團戰怎沒想到找弟弟和我上網湊人數,原來,除了考量到默契,以及認為找熟人來安撫比較容易外,我家老二那時的年齡,還不夠資格玩該款遊戲。而不找我幫忙的理由則是:「媽媽妳從沒玩過遊戲,就算開通帳號,也無法跟我們組隊……」呵!我一心想為「救人」做點貢獻,沒想到居然被嫌條件不足。
當然,事後我還給了兒子一個很長很緊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