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匯集許多經絡與重要穴位,天氣忽冷忽熱,外出時應使用圍巾包覆頸部,保護呼吸道,避免感冒、咳嗽找上門。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剛過完溫暖微熱的連假,這周又迎來溼冷天氣。中醫師指出,這樣溫差劇烈、忽冷忽熱的天氣,對呼吸道來說,確實是一大考驗;該如何保護呼吸道、不讓免疫力「當機」?中醫師提示五大要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最近天氣變化大,前幾天還覺得春天快到了,結果一夜之間又變冷!誠如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言「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如果民眾最近覺得喉嚨癢、咳嗽、鼻塞,甚至開始發燒,很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來不及適應這種變化,讓病毒和細菌有機可乘!
纖毛運動變慢
堆積痰液細菌
「為什麼溫差大,特別容易生病?」中醫師林舜穀歸納出四個原因:
一、呼吸道黏膜防禦力下降
忽冷忽熱,會讓支氣管和氣管的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使得呼吸道的防禦機制變弱,病毒和細菌更容易侵入人體。
二、黏液纖毛系統變慢
呼吸道有一套「纖毛系統」,負責把異物和病原體排出,但低溫會讓纖毛的運動變慢,痰液和細菌容易堆積,增加感染風險。
三、免疫力當機使得病毒更囂張
溫差大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容易失衡,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分泌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下降,讓病毒趁機入侵。
四、病毒細菌快速繁殖
當氣溫稍微回暖時,病毒和細菌的活性上升,等氣溫又驟降,免疫系統來不及適應,防禦力不足,感染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適時開窗通風
降低病毒濃度
「如何保護呼吸道,避免感染?」林舜穀提示五大要訣:
一、戴口罩:減少冷空氣直接刺激氣管,降低病毒細菌侵入機率。
二、早晚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頸部、胸口和足部,避免冷風直接吹入。
三、多喝溫水、保持室內溼度:避免呼吸道乾燥,提高黏膜保護力。
四、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五、避免密閉空間久待,適時開窗通風:減少空氣中的病毒濃度。
林舜穀特別提醒,當天氣變暖後又突然變冷時,頸部的保暖特別重要,因為這個區域匯集了許多經絡與重要穴位,與呼吸道、免疫功能及氣血循環,息息相關。
冷空氣容易透過頸部的皮膚、肌肉影響內部器官,特別是氣管、咽喉、支氣管,導致氣血凝滯,使得呼吸系統的防禦機制下降,增加咳嗽、氣喘、支氣管炎、感冒的風險。
他建議,外出時應使用圍巾包覆頸部,並適當搭配熱敷,能溫暖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提升呼吸道的防禦能力。
天氣忽冷忽熱,「暖頸護肺」特別重要,唯有讓呼吸道保持暢通,方能避免感冒、咳嗽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