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模式】聲音如何影響健康

 |2025.02.23
1132觀看次
字級
保護聽力、減少噪音汙染,並積極利用音樂、自然聲音等方式對促進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圖/123RF
音叉的聲音能促進身體的微觀震動,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促進身心放鬆。 圖/123RF
良好的聽力使人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維持積極的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與焦慮。圖/123RF
聽覺也是語言交流的基礎,無論是面對面的交談或是打電話,都能讓人理解語音內容。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日常生活中環繞著各式各樣的聲音,一天 24 小時,大多數的人都是無意識地接收各種聲音而不自知。聲音本質上是聲波的震動,不同的聲音取決於震動的頻率與強度,其實並無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對身體的影響。而決定聲音好壞的是自己的身體,不僅作用在身心靈以及認知行為上,甚至還可能影響健康,聲音是如何影響身體呢?

聽覺的重要性

聽覺對人類的生活非常重要,它不僅是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對人際情感交流與社會互動都有深遠的影響。聽覺有助於人們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從而保持警覺性,比如聽到汽車的喇叭聲、警報聲時,可以及時作出反應,避免遭遇危險。此外,聽覺也是語言交流的基礎,無論是面對面的交談或是電話交流,聽力都能讓人們理解語言與訊息內容。

聽覺對於學習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語言學習及理解方面。學校教育的教學、訊息的傳遞、甚至是口頭指導,都是依賴聽力來接收和處理。音樂、自然界的聲音、朋友或家人的聲音,都能對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聽覺讓人們能夠享受美好的音樂帶來的愉悅,甚至是在悲傷時聽到安慰的言語,都能減輕壓力和焦慮,若失去聽覺則會對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

聲音影響身心

聽覺與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關聯不僅是生理上的,也延伸至心理和情感層面。例如音樂可以激發特定的情感反應,聽到喜歡的音樂能促使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與快樂及滿足感相關的神經傳遞物質。相反地,過度的噪音或令人不安的聲音,如尖銳的吵雜聲或持續的環境噪音,則可能導致壓力、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

聽覺也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聽力受損可能會影響語言理解、學習能力和記憶,從而對個人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良好的聽力使人能夠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維持積極的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焦慮和抑鬱症狀。因此,保護聽力、減少噪音汙染,並積極利用音樂、自然聲音等方式來促進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離遠噪音干擾

噪音是讓人感覺不愉快的聲音,換句話說,即使是美妙的音樂,如果不想聽,那麼對你而言也是噪音。噪音會導致生理反應,例如損害聽力、難以入眠、頭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研究發現,當處於嘈雜的環境中,要理解他人的言語時,可能得依賴更多與發音有關的大腦言語區塊,藉此代替、補償聽力,從而理解對方的言語。

研究也發現,儘管人們會習慣於有噪音干擾的工作環境,但這並不意味著噪音對人體沒有影響。適應於噪音環境可能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對他人的需要不敏感,適應於噪音環境還可能會喪失辨別某些聲音的能力,從而使閱讀能力受損。噪音,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會在被消除後的一段時間內,仍對認知功能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

在繁忙的城市裡,噪音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是天生噪音敏感者,那麼需要做的就是儘量遠離噪音源,當不得不待在噪音環境中時,如果認為噪音不會干擾你,那麼噪音就真的可能不會干擾工作。但需要注意,儘管適應性很強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噪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噪音不會傷害健康。



有益健康的聲音

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聲音,通常是能夠幫助放鬆、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提升認知能力,甚至增強整體的身心健康。這些聲音的共同特徵是能夠激發平靜與舒適感,並促進大腦與身體的恢復。

‧自然的聲音

自然界的聲音是有益健康的,因為它們就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有助於放鬆與紓壓,這些聲音能為人們帶來平靜、穩定和愉悅的感覺。例如,寧靜的海浪聲音通常能使人放鬆,有助於減少焦慮並促進情緒緩和;輕柔的雨聲也被認為能安撫情緒,有助於減輕緊張感,對睡眠品質也有積極影響;鳥鳴聲能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改善情緒並帶來愉悅感。

‧冥想放鬆音樂

音樂是由聲音和節奏組成的藝術形式,包括旋律、和聲、節奏、音色等元素。音樂能夠表達情感、傳遞訊息、激發思惟、營造氣氛,深深影響人們的情感與生活。音樂不受語言障礙限制,能夠跨越文化與時空,融和人們的社會群體情感。音樂對身體和心理健康有深刻的影響,能夠在多方面幫助改善身心狀態,不同類型的音樂則有各自獨特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音樂來調節情緒和改善健康,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冥想音樂通常包含平和的旋律與頻率,能幫助進入深度冥想狀態,達到放鬆及減壓的效果。這類音樂通常具有緩慢的節奏,沒有過於突出的節拍,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放鬆身心,紓緩壓力。環境音樂或無歌詞、以大自然或人造音效為背景的音樂,如水流、風鈴聲等,也能有效促進情緒穩定。

‧音頻振動療癒

音頻療法是將音律應用於醫療領域,幫助人們恢復身心健康,例如鈴聲或振動音頻等。鈴聲是較輕柔且有韻律的音樂,能帶來放鬆感,減少焦慮,幫助睡眠。音叉的聲音能促進身體的微觀震動,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使身心放鬆。有研究顯示,特定的聲音頻率對情緒與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特別是輕柔的古典樂曲,對放鬆、減壓、改善情緒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

‧正面語音作用

聽正面的語音,例如冥想時的口述指導,正向心理輔導的言詞、語音指導以及積極的語詞,都能有效促進放鬆,並幫助調整情緒與心態。甚至是同理心的安慰語言,比如家人或朋友的關懷和鼓勵,都有助於減少孤獨感,提升心理健康。

總的來說,對身心健康有益的聲音,主要是因為能夠幫助人們放鬆、減輕壓力以及提升情緒。這些聲音包括大自然的聲音、冥想引導、古典音樂、白噪音等,對改善睡眠、減少焦慮、提升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顯著作用。能夠積極利用這些聲音,也是增進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