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地藏菩薩所言所行沒有離開人間,念念利益群生,到處應機說法。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7.願力無邊的管理法
地藏菩薩的願力有多大?佛陀在忉利天宮演說《地藏經》,十方世界國土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皆來聚會。佛陀問在場的文殊菩薩:「請你看看,現場有多少人?」文殊菩薩回答不出來。於是佛陀就說:「不只是你無法觀察計算,以佛眼來觀察,也只看到無量無邊。這些與會的大眾,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這一段揭示了什麼?地藏菩薩沒有捨棄任何一個眾生!所有六道眾生都有可能墮過地獄,凡是墮過地獄之人,地藏菩薩都有度化他的因緣。為此,可以說我們都是活在地藏菩薩的大願力之中。這樣的眾生無量無邊,就連佛陀也無法得知準確的數目。
所謂「有容乃大」,面對群眾,要能平等無差,沒有階級之見。和地藏菩薩有緣的眾生,從諸佛菩薩,到天龍鬼神統統都有,若沒有包容異己之心,怎麼可能度盡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前言,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有一世曾為大長者子,因為仰慕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千福莊嚴,為了證得此身,乃發願廣設方便救度罪苦六道眾生,盡令解脫,自己方成佛道。所謂的「大長者子」,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富二代、官二代。這名大長者子,具足了先天優渥的生活條件,卻沒有耽溺於嬉樂,也沒有自恃嬌貴,而是能發願為全天下的眾生廣求福祉。
在〈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之中,佛陀更進一步指明這種不分階級、身分的慈悲,所能獲得的大利益:「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地藏菩薩也曾在過去生中為小國王,並且和鄰國的國王是好友。這兩個國王,一個發願,早日成佛,廣度六道眾生;另一個發願,要度盡天下蒼生,讓他們具得安樂、解脫,自己才成就佛道。這兩個國王,一位是後來的智成就如來,一位就是地藏菩薩。因此,你的願力、你的工作,當下就要去精勤實踐,使其成就,不要再枉自空談等待。
8.分身遍布的管理法
佛陀在忉利天囑託地藏菩薩,不僅要度化地獄裡的眾生,還要在娑婆世界,彌勒菩薩尚未降生之前擔任起教化的責任,使未來世的眾生,都能得到解脫。
地藏菩薩就對佛陀表示,自己從久遠劫來,承蒙佛陀的接引,才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神力與智慧。因此也要學習佛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幫助眾生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民間有這樣一則笑話:一陣強風把隔開天堂和地獄的圍牆吹倒了,天堂和地獄的領導人協議,雙方各派三個人負責修牆:一是工程師,負責整個修牆的工程;二是銀行家,負責籌募修牆的經費;三是律師,負責研究圍牆完工後,所有權屬誰。
不到三天,地獄裡這三種人就選出來了,然而天堂方面卻遲遲沒有消息。閻羅王急了,向玉帝發出重話:「如果你再不派出這三種人,以後出了問題,就是你負全責了。」玉帝回答說:「對不起,我不是不派,而是我實在不知道天堂裡面有這三種人才。」閻羅王驚奇地問:「為什麼呢?」
玉帝說:「工程師,偷工減料,謀取暴利,不講究建築的品質,導致人民居住不安全;銀行家放高利貸,剝削人民;律師教人訴訟,只要你有錢,他就為你打官司,善惡不分,這三種人只可能在地獄生存,怎麼會到我的天堂裡來呢?」
法國作家簡‧科克特(Jean Cocteau)有一次參加某個藝文聚會,座上有人請他就「天堂、地獄」發表高見。科克特彬彬有禮地拒絕道:「請原諒,我不能談論這些問題,因為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都有一些我的親朋好友在那兒。」
可以說,就因為世上多有欺心之人,罪苦眾生無量無邊,佛陀才一再囑託地藏菩薩肩負起教化的責任。地藏菩薩並向佛陀三次表白,此事他責無旁貸,希望佛陀無須掛念後世惡業眾生。
為此,地藏菩薩分身千百億,這千百億身到哪裡去了?他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有時候他可能是一個老太婆,有時候他可能化作女人身、男子身;有時候他可能是比丘、比丘尼;有時候他可能只是山川、河流、泉井、一個石頭、一個境界,甚至他可能只是一隻狗,只要能度化眾生的因緣,地藏菩薩的法身都會潛藏於宇宙大化之中。
即使眾生在佛法中所做的善行,只有像毛髮般的一點點,或是只有像塵沙那樣少的善事,地藏菩薩都會給予眾生度脫的因緣,都能善巧方便開啟眾生心中的真如佛性,使眾生獲得利益。
結語
我們在《地藏經》中,看到地藏菩薩的種種不可思議,如神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智慧不可思議、辯才不可思議、定力不可思議,乃至經名也具不可思議神力。綜觀地藏菩薩行願,實是一位不可思議的聖者。他是人間的菩薩,其所言所行沒有離開人間,念念利益群生,到處應機說法。
然而,這一切的「不可思議」,皆源自於地藏菩薩的大願力,如此才可以在最惡劣的環境,教導最頑強剛烈的眾生。這一個層次的管理,最耗心力,為此,要靠著發心、發願,才會有應對一切、堅持不韌的力量。我們看世界上許多的偉人事蹟,常常也要驚呼「不可思議」,這些數之不盡的「不可思議」從哪裡而來?從個人的願力而來。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寺院大門通常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會以笑容愛心來迎接你;當你進入山門,有一位手執金剛降魔杵的韋馱天將,可能會以嚴肅的面孔來折服你。其實真正進入了寺院中心,大雄寶殿裡的佛菩薩,有愛的鼓勵,也有力的折服;恩威並濟、寬嚴並施,這就是中道的教育。
因此,地獄的有無,不過是諸佛菩薩的示教利喜,鉤牽世人入第一義諦;而善惡黑白諸法,是為使得凡夫去邪歸正,離妄趨真的方便。因為在真如的本性上,聖凡未曾增減,善惡亦無損益。所以《大乘起信論》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可以說,地獄在地藏菩薩心中早已空卻,他心中的眾生已然度盡,地藏菩薩的菩提佛果業已正覺華開,圓滿清淨。
偈云:「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學佛應將我們的願力融入地藏菩薩的大願之中,讓我們一起來莊嚴地獄、莊嚴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