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地藏經》中的地獄管理法

文/星雲大師 |2025.02.22
589觀看次
字級
如果有人想超薦過去的祖先、眷屬,至誠懇切讀誦《地藏經》,那些落在惡道裡的眷屬,都會因為誦經功德,獲得解脫。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4.教育化導的管理法

佛教的戒律有分為止持門和作持門,如果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積極行善的作持門,那麼《地藏經》就是諸惡莫作的止持門,勸誡大眾千萬莫造惡業。

在香港,監獄稱為「懲教所」,把監獄當成「懲罰、教育」的場所,我覺得這個名字取得很好。世間的監獄,乃至宗教信仰中的地獄,若只有對罪犯的「懲罰」,那是低一等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導罪犯洗心革面,改過向善,不再重蹈覆轍,那才是高人一等的管理學。

在挪威這個國家,監獄建在風景如畫的海島、鄉區,囚犯們有個人房間、衛浴,不只是在區裡自由行動,享有各種娛樂、運動設施,家人還可以前來入住探訪。這種種人性化的方法,加上獄方的循循善誘,是為了讓受刑人反省、學習正確的生命觀,並且為重返社會做好準備。事實證明,挪威囚犯的再犯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二○一六年,恰好是我到監獄弘法一甲子的紀念。從最初的宜蘭監獄弘法開始,六十年過去了,佛光山持續不輟監獄的教化工作。我早年初到台灣時,曾經二度被誣陷入獄,因而深深體會失去自由的痛苦。所以,我一直鼓勵僧信四眾弟子,積極到監獄從事弘法佈教的工作,安撫受刑人的情緒,讓他們學會心平氣和,進一步引導他們將監獄生活,當作是閉關、磨煉、勵志的地方,來成就自己的修養。

監獄裡的種種禁令、限制,很容易讓囚犯生起反抗的心理,為此相互討教、學習,如何有更高明、更激烈的方法來報復社會。所以,我們常常聽說某個受刑人「在監獄裡學壞了」,而不是「在監獄裡學好了」,監獄不但失去教化的功能,而且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實在非常可惜。佛光山的監獄弘法佈教,有法師諄諄勸導的開示,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且指引他們認識因果,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是很有意義的事嗎?

在〈閻羅王眾讚歎品〉裡,佛陀用了一個譬喻來描述地藏菩薩在地獄的接引工作:有人迷了路,差一點就要誤入一條險道。這條險道之中,有很多夜叉、猛獸、毒蟲。此時,一名善知識及時攔住他,告訴他這條路的種種危難,同時牽著他的手,帶到安全的地方,並再三叮嚀囑咐,切莫再誤入險道了。我們到監獄弘法,就是要有地藏菩薩這樣的精神。



5.安忍為力的管理法

佛門的菩薩,都是講求自利利他,關於「地藏」兩字,有一句偈語形容這位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可以說,地藏菩薩一直都在教化罪苦眾生:如果能夠像大地一樣安忍,不論外境如何引誘都做到不貪、不瞋;遇事能夠深信因果,謹慎思量,如此又怎會造下墮落地獄的苦因呢?

現實生活之中,不只是有許多佛教行者,具有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攝受力,人間也有許多實在的地藏菩薩。我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南非的前總統曼德拉。

曼德拉因為爭取黑人的權益,被判終身監禁,關到開普敦附近、惡名昭彰的羅本島(Robben Island)監獄。那裡不只是環境惡劣,獄卒殘暴,囚犯還得服種種的苦役。四十六歲的曼德拉被關進去了之後,採取一貫的安忍、謙和的態度,不去憎恨任何人。囚友患上流行性感冒,他可以為大家清洗便桶,再一一送回各人的寮房。他向獄方申請了一塊園地,自己種番茄,使得森嚴的監獄多了一抹蔥綠,生氣盎然。後來,大家紛紛加入他種番茄的行列,並且把收成分予獄卒,在囚犯和獄卒之間搭建了一道溫暖、溝通的橋梁,就以種番茄這樣的一件小事,把監獄莊嚴起來。

在這個情緒狂躁、處處充滿陷阱的社會,我們能夠像地藏菩薩一樣,自身能做到「安忍」、「靜慮」嗎?如果能夠,就算身處可怕的幽冥煉獄,我們也可以像地藏菩薩一樣,攝受眾生,莊嚴地獄。



6.增益修行的管理法

地藏菩薩還以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勸導一切眾生以行善、念佛、布施、供養等種種修行,免去惡道,增加人天福德。例如:

(1)以念佛菩薩的名號,或合掌、讚歎、禮拜,可以管理內心的恐懼。

(2)以彩畫、塑造佛菩薩形像,瞻仰禮拜的功德力,可投生天上。

(3)如果有醜陋女人,或是經常生病之人,只要恭敬禮拜地藏菩薩像,可以轉醜陋相貌為莊嚴圓滿。

(4)在地藏菩薩像前,以香花、伎樂、歌詠讚歎供養,可以得到百千鬼神日夜衛護,獲得吉祥。

(5)假使有人曾經犯下五無間罪,能夠懺悔,一日乃至七日高聲發露表白,高聲讀誦經典,宿殃重罪,可以消除。

(6)如果有人想要超薦過去世的祖先、眷屬,只要至誠懇切讀誦《地藏經》,那些落在惡道裡面的眷屬,都會因為誦經功德,獲得解脫。

(7)一切人等有新產者,在七天之中,讀誦《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是新生子,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

(8)一般人於每月十齋日讀誦《地藏經》一遍,能感現世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以上種種,其實都是菩薩對眾生的攝受力。就如同我心中有一個偶像,我把偶像的畫像掛起來,時時刻刻對他念茲在茲,最實在的功能,是學習他的優點、長處,自然可獲得福德利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