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涅槃之後的境界 5-4

文/星雲大師 |2025.02.20
589觀看次
字級
涅槃之後的生活,是一種隨緣而住的生活。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文/星雲大師

涅槃雖然是遠離世俗而安住虛空之中,可是這個澄明空境卻非脫離現實生活而證得,那麼這個離俗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內容呢?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隨遇而安、隨緣而住、隨心自在、隨機應化,說明如下:

1.隨遇而安的生活:六祖惠能大師證悟真法之後,為了避開爭奪衣鉢的人,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每天雖然也隨著獵人們到深山打獵,可是只要看到小動物誤入陷阱,總會設法開網放生,又常在休息時對獵人們宣說佛法大意。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時,惠能就到荒山野谷找可吃的樹葉、野菜回來,寄在鍋裡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說:「我只吃肉邊菜。」如此刻苦艱難的群居生活,惠能過了十五年猶不以為苦,因為他早已體證涅槃常樂的妙諦,所以能隨所遇而逍遙自在,安住於不說法而隨時說法,不持戒而處處持戒的境界。

2.隨緣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後的生活,是一種隨緣而住的生活。依照《金剛經》的記載,釋迦牟尼佛雖已證得有餘依涅槃,還是過著隨緣而住的六度生活:「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一段穿衣、托鉢、乞食、用飯、洗腳、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是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卻完整的顯現了涅槃境界的隨緣生活:著衣,是身上放光;托鉢,是手中放光;入舍衛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飯,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慧光。像佛陀這樣證悟涅槃的聖者,一樣要吃飯、睡覺,一樣有行住坐臥,並不排斥世間生活,一粥一飯之中,卻早已泯除世間的貪愛痴迷,涵蘊著隨緣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萬象,是與平常人的吃飯睡覺不一樣的。

3.隨心自在的生活:證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經住於畢竟空境,對於眼前身旁的煩惱障礙,能夠觀照它的無常性空,自然不執取一法而心生愛憎;心平行直,無處不自在,火宅欲海,也成了清涼安樂的國土。像《維摩經》裡的維摩詰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過的便是住於紅塵而不染一塵,自在灑脫的生活。焦芽敗種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諸法空性,排斥奼紫嫣紅,唯有大乘根機的大菩薩,才能「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4.隨機應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只自求隨遇而安、隨緣而住、隨心自在,對境不起迷惑,更要積極的投入世間,以無上的智慧方便,隨機度化眾生,成就有情。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手持楊枝遍灑清涼,以甘露法水,止熄眾生熱惱渴愛的火宅,就是隨機應化的涅槃生活。

社會上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信仰佛教應該離群索居,遺世獨立,不管眾生、社會、國家,每日茹素持齋,歛眉靜坐;這種想法與佛陀隨機應化的精神是大相違背的。

佛陀證悟後,並沒有耽住於涅槃境界中,五十年間,他風塵僕僕地往來恆河兩岸,踏著滾滾黃沙,走進眾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帶入眾生乾涸的心田。今日的佛教徒,也要秉持佛陀度眾的大悲願,走出山林,投入社會,隨機應化,回饋眾生,使社會更祥和樂利,充滿幸福。

涅槃之後的應化生活,是儒家「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隨機應化,自度度人;紹隆佛法,普濟眾生,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三、涅槃的體驗與求證

如何才知道有涅槃呢?這個問題很難具體答覆,好比有人問:「大海的水有多少?海裡的魚蝦生物有多少?」同樣的,「涅槃的形態怎麼樣?位置怎麼樣?年數怎麼樣?」這些問題也是沒有辦法用譬喻、數目來表示,因為涅槃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事物形成的。非已生、非未生、非當生、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前五根所能識別。

涅槃超越有漏世間的一切對待,涅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能用語言文字來直接描繪的。但是,經由對佛法層層漸進的證悟,還是可以體驗到涅槃的存在。

就像我們不能用手捕捉風,可是我們確知有風存在,好比我們不能以色彩、形狀來表示涅槃,卻可以經由種種實證來體悟涅槃的存在。涅槃如虛空無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們感官的經驗世界,涅槃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在這個清淨的大智心裡,我們可以真實地體驗到涅槃的存在。

涅槃雖然不能經由經驗世界的見聞覺知而獲得,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它的存在。譬如我們看不見微塵細菌,但是不能否定虛空中到處充塞著微塵細菌的事實。我們雖然無法體證涅槃,可是從一些已經證得涅槃境界的聖者教示中,可以確信涅槃是真實存在的。

好比我們身體完好、四肢健全,但是當我們見到有人手腳被切除,痛苦得一聲聲淒慘哀號呻吟不絕時,便感同身受,覺得痛苦無比。

涅槃好像火,不住東西南北,可是兩木摩擦時,火苗即生。

我們的清淨自性涅槃也是如此;當我們顯發般若大智,以無限的慈悲心,感同眾生的苦厄,解除眾生的疑難時,我們的涅槃自性也能像火苗般熊熊燒起來,遍滿十方宇宙,無所不在。因此,從常存恆在的大悲心、大智心處,可以印證涅槃的存在。

我們又如何求證涅槃呢?以下三點說明求證涅槃的方法——

1.依於戒行:《彌蘭陀王所問經》有一段話,大意是:求道者若安住於戒行,精進修行,無論住於何處,皆可實證涅槃。如人有眼睛,立於何處,皆可看見虛空;涅槃以戒行為住所。只要我們以戒為師,精進修持,假以時日,就可以證得涅槃。

2.依三法印修:我們若要成就佛道,必須遵循佛陀的教誨,諦觀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教理,了解諸法的空幻,對於一切萬有現象,心中不起絲毫貪戀畏懼之念,止滅一切塵沙般的煩惱,不執不取,能所俱亡。如此便能到達諸法靜寂、愛執壞滅的涅槃境界。

3.依三學、四攝、六度而學:欲修涅槃境,需以「戒、定、慧」安住我們的身心,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作為應化度眾的方便法門,並且從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精進修持六度,日日攝心守正,時時轉迷成悟,成就無量清淨功德、無邊殊勝力量;圓滿大般若智慧,具足種種利生弘法的妙用,則同於大乘涅槃所行。

儘管求證涅槃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古德先賢證得涅槃的實例卻是真實不虛。也許有人會想:那些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聖賢,我們凡夫俗子怎能及得上他們呢?這種想法,就好像認為大龍眼樹結的果實像橘子一般大,小龍眼樹結的果實比葡萄小一樣,是一種妄執的錯覺。

在佛教裡,人人可成佛;涅槃也是一樣,人人均能修證。從古德先賢證得涅槃的實例可證明:

1.證悟涅槃與年齡無關:佛經裡記載,須跋陀羅活到一二○歲,才證得涅槃,舍利弗的弟子均頭沙彌,七歲的時候,就證得涅槃。可見證悟涅槃,在於心智是否成熟,和世間的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

2.證悟涅槃與智愚無關:一個人能不能證悟涅槃,端看他能不能將自己的真如自性找出來,與我們所謂的智慧、愚痴、聰明、笨拙等等沒有關係。所以聰明的舍利弗能證得涅槃,笨拙的周利槃陀伽也一樣可以證得涅槃。

3.證悟涅槃與時間無關:佛陀頓悟後最先度化的五大弟子之一 ——憍陳如,聞法後,幾天之內,就證得涅槃;而根器較鈍的周利槃陀伽,他用心修道,二十天內,也能證得涅槃;優婆離在為佛陀剃頭的時候證得涅槃;至於常侍佛陀身邊的阿難尊者,為了弘法大業,幾十年來都不能證悟涅槃,等到佛陀得大涅槃後,才卸除重擔,悟入涅槃。(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