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所組織的教團,稱為「六和敬」的教團,就是以和平、安樂、清淨為基礎,將人間創造成一個安和樂利的淨土。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八、從世界看未來
過去的人,由於受限於交通,只知道有自己的國家,對於自己國家以外的世界全然不知。就像過去中國人稱一己為天下,其他皆是「蠻夷之邦」,直到八國聯軍的大炮,瀕臨家門,才醒悟國外有國;以往歐洲國家自視甚高,直到馬可波羅將他的遊記記錄成書,西方人士才知道還有物阜民豐的中國等。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不再拘囿於自己的國家,還知道有其他的國家,從親身旅遊觀光、傳媒報導得知,還有其他的國土世界,甚至還有十方無量的世界。
進一步探討,未來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是一個「虛空的世界」。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將從有形的世界到無形的世界,從外在的世界到內心的心界,它不再是課本上生硬的知識,而是日常生活見聞覺知的體驗。我們要從「心」去追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你的心只有一個家庭,那麼,一個家庭就是你的世界;你的心有國家存在,國家就是你的世界,慢慢的擴大,法界之內皆在我們心中。體證「心性以外,大地無寸土」,我們的世界就是虛空,虛空就在我們的心裡,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體會虛空中的一切萬有都是我們的,就能了解我們是多麼富貴。
我們也能體會到:所謂眾生,是我心裡的眾生,所謂宇宙,是我心裡的宇宙。一切一切,在在處處都是我的,那實在是一個美好、富有的世界。
九、從人生看未來
對於人生的看法,有的人只重視今生,以為這一期生命結束,一切就歸於空無,因此及時行樂,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有的人想到有來生,所以不但為今生辛苦,還要為來生打算,努力培福積德,服務人群。
慢慢的人們發現,只有來生是不夠的,因為除了來生,還有無量無數的後世,後世要做的事情很多,有待我們好好計畫、好好實踐。今生、來生、後世,這樣的未來還是不究竟,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是「無生的未來」。
什麼叫「無生的未來」?現在的我們,在生死苦海裡沉淪,死死生生,生生死死,無有盡期,怎樣才能究竟解脫呢?唯有證得「無生」。無生,就是沒有生死。透過修持,了解生命現象有生老病死,五趣輪迴,但是我們的真如自性卻是不生不死,永恆自在。例如念佛,念到往生極樂世界,就能證得「無生」。往生,是「生」而不死,與一般的生死是迥然不同。一般人見到某人家生小孩,便好生歡喜,證得般若智慧的人看到卻要哭泣,因為他體悟到「有生就有死」。
最好的未來是「無生」,就是佛教所謂的「涅槃世界」,體悟這種不生不死的世界,就能滅除心中的動亂,而在不斷的喜捨奉獻中,享受隨緣放曠的自在生活。
十、從佛學看未來
太虛大師把佛學在印度流傳的最初一千五百年,劃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五百年名「小行大隱時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隱晦;第二個五百年名「大主小從時期」,大乘佛教風行,小乘佛教隱藏;第三個五百年名「密主顯從時期」,密宗盛行,顯教隱藏。
佛教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大致可分為六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東漢、魏、晉、南北朝,這時佛教初傳漢地,稱為「東傳譯經時期」;第二個時期是隋唐時代,此時天台、華嚴、三論、法相、律宗、禪宗、密宗、淨土等八宗大放異彩,謂之「八宗成立時期」;第三個時期是五代趙宋時代,此時稱為「禪淨爭主時期」;第四個時期指元、明、清時代,稱為「宮廷密教時期」;第五是清末民初時期,稱為「經懺香火時期」;第六個時期是現在提倡,未來將發展的「人間佛教時期」。
人們逐漸發現,無論小乘、大乘、顯教、密教,都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意,於是共同服膺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真理。走過佛教興衰,人間悲歡,大家發現,唯有回歸佛陀的本懷,弘揚以人為主要對象的佛教,才能裨益世間,造福人群。
所以,未來是一個大小兼弘、顯密融通、人生普濟的「人間佛教」的時代。這也是佛光山所重視的生活佛教。人間佛教主張因緣果報,注重五戒十善,強調六度四攝,講究慈悲喜捨;具備人間的生活性、喜樂性、時代性及普濟性的特色。未來,在人間佛教的推廣下,人人都會懂得佛法,懂得生活的佛教,懂得命運是操之在我,而建設一光明、幸福的「人間淨土」。
佛教講「業」,業,有善業,有惡業,人之所以不斷的生死,就是「業」在維繫著我們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結束,就像一根一根的木材燒完再遞補,生命之火會一直延續下去,因此佛教業力的學說,讓我們對未來有很大的信心。在佛教信仰的普及下,大家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未來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美好的。
我們的未來是自由的、民主的、和平的、幸福的,想想未來的日子是這麼美好,但是怎樣才能獲得呢?怎樣美化我們的未來呢?我用佛法的觀點歸納如下:
第一、要未來能自由,必須做到六點:
1.對別人的生命不可以殺害。
2.對別人的財富不可以侵占。
3.對別人的身體不可以冒犯。
4.對別人的信用不可以破壞。
5.對別人的擁有不可以嫉妒。
6.對別人的生活不可以干擾。
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以上六點,不就是人人自由嗎?
第二、要未來能民主,必須做到六點:
1.任何時刻要互相尊重。
2.任何時刻要奉行法治。
3.任何時刻要公正無私。
4.任何時刻要分工合作。
5.任何時刻要容納異己。
6.任何時刻要讚歎隨喜。
第三、要未來能和平,必須做到六點:
1.在瞋恨之處散播慈悲的種子。
2.在仇視之處施予寬恕的諒解。
3.在懷疑之處培養信心的力量。
4.在黑暗之處點燃般若的火花。
5.在失意之處提出明天的希望。
6.在憂傷之處增加喜樂的安慰。
第四、要未來能幸福,必須做到六點:
1.對他人要有喜捨的布施。
2.對世間要有感恩的美德。
3.對物質要有知足的修養。
4.對處事要有結緣的認識。
5.對生活要有勤儉的習慣。
6.對佛法要有發心的修行。
以上就是美化我們未來的最好方法,我們的未來能不能自由、民主、和平、幸福,有賴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