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所組織的教團,稱為六和敬的教團,就是以和平、安樂、清淨為基礎,將人間創造成一個安和樂利的淨土。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三、從社會看未來
人類社會是逐漸演進的,以中國為例,最初的社會是以「家族社會」為基礎,隨著男婚女嫁、族群繁衍,從家族慢慢擴大為「宗族社會」;鄰近的地域,相似的語言、風俗、習慣、血統等人群凝聚後,就擴大為「民族社會」。
十九世紀後,許多國家以民族主義為口號,號召民眾掙脫殖民地的桎梏;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專政,締造民國,建立一個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國家。到了二十世紀末,蘇聯、東歐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瓦解,逐漸轉變為追求自由民主的國度。
時代發展下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是一個「佛族社會」的來臨。何謂佛族社會?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即宣布「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四姓出家,同為釋氏」,佛陀所組織的教團,稱為六和敬的教團,就是以和平、安樂、清淨為基礎,將人間創造成一個安和樂利的淨土。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各民族社會戰爭頻仍,苦難連連。大家日漸體會到民族間的和平相處,必須擁有互存共榮的理念、互助互重的雅量,而且唯有採取和諧會談、溝通交流的方式,才有自他「雙贏」的局面;大家體認到過去「物競天擇說」將被「互助合作說」所取代,舉凡社會經濟、文化、環保、能源等,都必須透過通力合作方式,得以互惠互利。未來「同體共生」的社會,將為新世紀的時代帶來歡喜與融和。
我們祈禱以正知的真理來引導群迷,遠離邪說亂源,讓真理的光輝普照全世界的人類,宗教的佛族社會早日來臨。
四、從經濟看未來
中國歷史記載著,我們的祖先最早靠牧業維持生活,形成「牧業經濟」。逐漸有組織後,便進入「農業經濟」。從農業經濟再邁向「工業經濟」。工業經濟的來臨,使得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變化,汽車、電話、冷氣、冰箱……這些工業經濟的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工業電氣化完全掌握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離不開工業。
工業經濟發展下去,會是怎樣的經濟型態呢?是一個「心業經濟」的來臨。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工業產品再方便,總也是個物累。例如,汽車代步固然方便,但拋錨時就麻煩了;打電話固然方便,但引起的誤會何其多。現在我們看電視不須要用手去開關,只要遙控器一按就能換台;早上起床,不用沖牛奶,也不必烤麵包,在床上一按電鈕,機器就把牛奶、麵包送來了……尤其電腦科技的進步,改變人類的傳統生活方式,提供種種服務,如金融、醫療、休閒、娛樂、文藝活動等。
未來發展到心業經濟的時代,連遙控都不需要,只要動個念頭就好了。如佛經中記載,極樂世界眾生的生活——「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穿什麼樣的衣服,自然就穿起來;要吃什麼,食物立刻呈現眼前。所以未來的經濟,必然是隨心所欲,舉心動念就可以獲得的。
五、從生活看未來
早期的人每日辛勤勞動,不斷的工作以換取日用所需,只為了滿足「物質生活」,而沒有其他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文明帶來生活的豐裕、方便後,人們逐漸感覺到「精神生活」的需要,從閱讀獲得更多的知識,從美化生活氣氛,獲得感情的適意。接著也有人更進一步追求「藝術生活」,畫家、文學家、音樂家、舞蹈家……的創作,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感、藝文的色彩。
有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之後,有人還想追求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生活,如中國禪僧寒山、拾得那種灑脫、自由,不為物質所拘,不為精神所勞,一切皆是本來面目,過著自由自在、灑脫、自如的「超越生活」。曾有人說,西方國家的嬉皮就是研讀流傳世界各地的寒山詩後,深有同感,生起模仿的心。可惜他們沒有人指導,不懂得超越必須先從內心淨化開始,只學到外表的瘋瘋顛顛,非但不是超越的生活,反而變成一種瘋狂。
從生活上看未來,我們的生活應是一種「中道的生活」,所謂中道的生活,不完全偏於物質,因為偏於物質會過於熱烘烘,被物欲沖昏頭腦;中道的生活也不完全偏於精神,因為只是精神的生活,過於冷冰冰,而沒有生氣。意思就是不要太過入世,也不要太過出世,所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就是「中道的生活」。
六、從交通看未來
人類的交通,從最早陸上的車輛、海中的船隻,漸漸發展到空中的飛機。現在科技文明進步,地球上的人類進而向其他星球探索,發明了登月小艇、太空梭等種種超高速的交通工具。想想我們未來的交通將會如何進步呢?
有人說:未來的交通不用坐火車,不必坐船,也不須坐飛機,只要身上揹一個背包,將背包的機關一發動,就騰空飛行。又有人說:只要一雙鞋子,鞋跟後面的開關一發動,就能騰雲駕霧。無論背包也好,升空的鞋子也好,還是太慢,還是累贅,我們的未來是一個「神遊的交通」。
所謂「神遊」,並不是作夢,也不是夢遊,就像今日通訊的發展,網路的方便,西半球發生的事,東半球同時可以得聞;分隔兩地的會議,透過電腦網際網路的視訊,可以同時展開交流,不必親臨現場,卻可以同時恭逢盛會,這也是「神遊的交通」的一種,它帶領人類走向「天涯若比鄰」,沒有阻隔的世界。
極樂世界的大眾「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在極短的時間就能周遊十方諸佛國土,在觀想裡可以遨遊世界。未來,如果神遊想到美洲、歐洲,心立刻就會到達。未來無限美好,不僅能遨遊世界,還能到其他星球,甚至神遊十方諸佛國土。
七、從教育看未來
教育是人類進步的基礎,由早期一個老師教幾個學生的「私塾教育」,到許多學生集合一同學習的「學校教育」。為了因應不同的學生,於是又有所謂「函授學校」、「空中學校」的產生,藉著郵政、廣播電台、電視的傳播吸收知識。甚至,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提倡終身教育,發展出「遠距教學」、「網路教育」,更讓學子能夠便捷地學習各種知識。空中教學、網路教學雖然方便,還是必須運用電視、收音機、電腦等種種器材,還是受限於固定的教材和固定的時間。
未來的教育,將會是一種「萬有教育」。所謂「萬有教育」是從人與人之間的聯誼,人與物之間的交流,體會萬事萬物與我們一如的教育。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皆是妙諦;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萬有的教育,須靠用心體會。看花,花就為我說法;看房子,房子也會和我講話,一如極樂世界,樹木、流水、飛鳥都會說法……世界上的一切,無不演說真理妙諦,無不給予我們教育的啟示。只要用心體會,宇宙萬有都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