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巧爾
回憶兒時的年節,總繞不開那熱鬧又溫馨的畫面。過年前幾日,母親就開始忙著準備拜拜的菜頭粿、發粿和甜粿三種粿。在五十多年前,電器用品尚未普及,煮炊全依賴大灶,年節時,主婦們做粿可謂辛苦至極。而這三種粿的製作,以甜粿的難度堪稱最高,所以,母親常常回到步行十分鐘的外婆家,與外婆和大舅媽在灶間一同合力製作甜粿。
大人在灶間忙得不可開交,小孩們則在一旁嬉鬧玩耍,偶爾鑽進廚灶間瞧熱鬧。我曾見過外婆雙臂緊握著圓柱般粗壯的大木勺,在大灶的鐵鍋裡,不停地攪拌著摻了糖水的黏稠米漿。那支大木勺恰似水中的船槳,而外婆則像一位神勇的船夫,掌控著這場甜蜜的「航行」。待米漿煮熟,倒入鋪上透明玻璃紙的圓形或方形鐵模具中,接下來便是耐心等待甜粿冷卻成形。甜粿順利製作完成後,母親會分得幾塊,小心翼翼地帶回家中,用於祭拜祖先。
年節過後,祭拜過的三種粿陸續被家人分食,然而,家人並不偏好甜食,甜粿的「銷路」 總是不佳,常常被冷落一旁。後來,我們搬了家,新家距離外婆家有了一段不短的距離,加上外婆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已不適合再做這種耗費體力的家事了,從那時起,母親便開始買現成的甜粿回來拜拜。再往後,母親甚至用羊羹年糕替代甜粿。
近年來,四姐的手藝日益精湛,她參照網路影片,自學製作菜頭粿、發粿,尤其是那紅豆甜粿,更是做得有模有樣。而且,姐姐還不斷分享甜粿的創意吃法。
往年,甜粿常規的吃法是沾麵糊再油炸,前年,姐姐靈機一動,改用春捲皮包裹切成條狀的紅豆甜粿,並撒上些許芹菜末,再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去年,姐姐又有了新創意,她改用蛋皮和海苔片包覆甜粿。用蛋皮包覆的甜粿,微甜中夾雜著芹菜的清香;而用海苔片包覆的甜粿,甜中帶著一絲鹹味,兩種甜粿都十分清爽,一點也不膩口。
今年過年,真令人好奇,四姐又會研發出怎樣新奇的吃法,來推廣她的手作甜粿呢?實在是讓人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