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綠色轉型迫不容緩

 |2025.01.19
328觀看次
字級

地球暖化引發的熱浪、洪災和林火等極端事件正逐步加劇,嚴重衝擊全球各地。美國近期的加州林火仍在肆虐,已奪走至少二十五條生命,摧毀超過一萬二千棟以上建築,再次透過極端天氣事件提醒人類全球暖化必須付出昂貴代價。 

據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估算,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去年造成三千二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兆五百七十億元)的損失。國際商會去年的報告估計,過去十年間,與氣候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造成全球經濟超過二兆美元的損失。

極端天氣已逐漸成為常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也無法單憑一己之力扭轉局面,必須透過全球性合作,採取完善應對措施來降低影響。氣候變遷已成為影響全球和地方發展的共同關鍵變數,面對不斷加劇的氣候挑戰,人類必須從生產、消費、政策等多個面向齊頭並進。林火只是一個縮影,提醒我們只有從根本上遏止氣候變暖,才能為後代留下可持續的生存未來。

綠色轉型已成為全球的共同課題。而全球各國政府和企業卻同樣陷身在對綠色轉型的抗拒中。我們看見怠惰現象,許多政要及企業家受制於過去的習性與包袱而產生惰性,更多人由於利益衝突及本位主義,而產生嚴重的綠色轉型的惰性。 

這些惰性應當戒除,才能降低對綠色轉型的抗拒。其次必須從碳排放管理做起,先盤查碳排放量,再訂定碳排放減量目標,進而制定碳排放減量策略,也就是以科學為基礎,來檢視碳排放量,據以訂定減碳的目標。

除了科技與數據之外,最重要關鍵還是政府領導者必須明確承諾並提出永續願景,同時取得利害關係人的認同與支持。

資金的挹注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推手,常見的方式包含補貼、減稅等手段,政府必須透過投資、融資來推動綠色轉型,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這些缺一不可。 

實踐證明,人與自然和諧才是永續經營之道,高消耗、高排放、高汙染的粗放發展方式有時而窮,必須不斷降低能耗強度,在綠色發展上持續邁步前進。

目前確信可依恃的努力方式包括加速再生能源裝機的規模、發展新能源汽車、建立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發展太陽能組件、開發風電裝備。同時能源結構偏煤氣,產業結構偏高耗能的問題必須調整,化石能源和傳統產業占比必須降低,生態環境更在不斷優化,亦就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   

推動綠色轉型,需要執政當局統籌策畫,積極推動碳減排。在這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必須認清,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減碳的發展道路。綠色減碳轉型既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且服從其視為新動能,從中孕育新機遇,創造新的需求和空間。

近年新能源、新材料、電動車在全球蓬勃發展,綠色低碳科技催生的綠色生產力蓄勢待發,以綠色消費、分享經濟、生態旅遊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模式不斷發展,積極拓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而包括美國新總統在內的國家領導人卻仍擺脫不了過去的習性與包袱的羈絆,復又受制於本國及本人政治的考量,而在碳排放上逆轉倒退,在綠色轉型上倒行逆施,極不可取。若不改弦更張,必將成為阻礙綠色轉型的殺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