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最近有機會陪伴讀小學一年級的孫子生活一段時間,看見天真活潑好動的小孩、感受易受傷的小孩、喜歡被讚美的小孩、專注於自己興趣的小孩、愛玩遊戲的小孩、愛幻想的小孩、真性情的小孩、任性自我中心的小孩……
我期許他未來長大成為真實美好的自己。而什麼是真實美好的自己呢?主觀上、客觀上是什麼?性格、態度、格局決定一切嗎?十二年國教強調培養態度、知識、能力兼備的人;德國哲學家迪特瑞希.史汪尼茲(Dietrich Schwanitz)在其《教養》書中說:「一個人畢生要成為有教養的人,教養是個人內在精神的塑造與充實完好,具有廣泛的知識、品味、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善惡的判斷力,外在表現彬彬有禮,言行舉止得體,內心良善。」
˙我期待他成為一個有「喜樂心」和「覺知心」的自己。
喜樂的心是一種人生智慧。擁有一顆喜樂的心,能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保持開放、接納、轉念、感恩、寬恕、臣服,傾聽到內在智慧的聲音。外在世界常有不如自己所願的情況發生,人生旅程遇到不如己意的事是常態,喜樂的心會幫助自己從谷底向上,由陰暗面轉向陽光面。
喜樂的心可以將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力量,轉化覺得不夠好的自己,成為向上成長的自己。欣賞自己,欣賞他人,欣賞萬物,帶給自己感恩和寬恕的力量,接觸更深層大自然美的感受,生命得以身心靈的全人發展。
覺知的能力可以分辨「我怎麼了?我在哪裡?我要往哪裡去?」要成為一位真實自己,需要從認識自己開始。覺知能傾聽外在環境的訊息,分辨「自我」的作用,以大我做決定。「自我」不是真實的自己,自我是儲存神經系統的過去經驗背景的個人數據中心,自我是被訓練的個人化Human Intelligence,儲存我的經驗和知識、想法、感受、意欲,隨著外在環境的要求而做出回應。一顆覺知寧靜的心,能轉化頭腦和身體的制約,使成為一個自主、自發,有愛的人。
˙我是誰?生命有哪些事要做?
我曾經和一位喜歡探討生命奧妙的人聊到,生命來世界的目的是什麼?聽過種種說法,有人說生命是來學習感恩的,生命是來享樂的,生命是來學習寬恕的,生命是來自我實現的,生命是來還債的,生命是來修行的……也曾聽過一位情緒非常急躁的年輕人說,生命是來爽的,他不想來,但也已經來了。而我相信,有一天,他會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內在智慧終有一天來敲門。
˙生命旅程在每個一念之間做出選擇,而邁向終點。
我相信生命是來學習愛與快樂的,一顆喜樂的心,一顆覺知的心,能讓人發現真實美好的自己。這是一份我想送給小孫子的禮物,在此也將這份禮物送給每一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