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多年前,在基金會感恩「喜福會」的分享時段,一位讀書會帶領義工的孩子,當時是小學生的他,上台捐出節省的零用錢給基金會。主持人問他為什麼要捐款給基金會,他說:「我希望其他孩子和我一樣也有愛他的爸媽、還有幸福的家。」他了解他的父母和基金會在台灣各地方推動父母自我成長,熱情地建構一個一個孩子願意降落的家,每年需要很多捐款來完成這個父母學習計畫。
我們看見這孩子的人飢己飢情操,看見生命的渴望和幸福喜樂、愛人與被愛。他覺得用這些錢去幫助其他孩子比去玩樂有更多的價值和意義。貢獻自己的能力讓世界更美好是生命最美的觸動,而每個人的尊嚴和價值也來自生命的內在感受和感動。
這個孩子為何會有如此善行?我們在他的身上看見愛的力量在流動。當我得到愛的禮物而快樂成長,體驗到豐盛的愛與尊嚴、價值、意義;卻看到周遭的人因為被過去糾結的信念、想法、情緒、行為所苦,充斥著苦難、艱辛,同情心、悲憫心隨之而起~我希望他人也能和我一樣得到愛的禮物。
其實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顆愛的種籽,渴望愛人與被愛;而對生命的愛無感覺的人,是因為他們缺少被愛觸動的經驗。我們傳愛的善念、善行會在自己的身心產生愛與善的自我回饋。因「我有能力為社會貢獻」這個正向的想法和情緒,不僅能讓自己獲得生命的尊嚴、價值和意義,身心更得以健康的滋潤,對未來的生活願景產生動力,付出的參與過程也會得到愛的回饋,產生愛的創造力,促進個人往內在發現自我。
付出愛是生命的自我實現。以生命自我實現或意義言,就是對社會有貢獻,促進生命更美好。當我們把愛傳出去,自己成長,別人也成長,家庭、社會更美好,是一種最好的自我實現,這就是在付出愛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生為人的意義。
任林傳的愛是遇見真實的自己,遇見生命的真實,慈悲、愛、感恩、悲憫、敬天、無我。世界有愛,人間有情,有愛是人之所以為人,人的進化來自愛的學習。愛讓我們超越心智、頭腦、身體、想法的制約,創造未來,邁向未來;愛是超越唯物主義,生存、戰爭、逃避、自責、內疚、恐懼等心智的限制。貪婪、自私傷害了我們賴以生存、生活的地球和其他生物,缺少同情心、同理心,覺得事不關己的想法,是生命的無知和可悲,這都是因為欠缺愛的滋潤。
生命的目標沒有比找到愛、付出愛更有意義。我們在種種渴望、欲望裡追求別人的肯定,期待別人的欣賞眼光,想要更多的財富和權力,沉溺於永不滿足的快感成癮,這些和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情緒和想法,都來自環境的制約和勾引。愛是放下頭腦的思維批判,往生命內找到溫暖、豐盛、慈悲、感恩、臣服、平靜。
台灣這塊土地很需要愛,讓我們一起開啟生命中愛的種籽的接收器和發送器,從愛自己、愛家人開始萌芽,把愛傳出去,散播生命喜樂,幫助更多人得到愛,促進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社會安定祥和,世界更美好。